同志们:
今天的调度会,既是分析研判会,更是加压鼓劲会,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紧盯全年目标,盘点进度、查找不足、压实责任,确保“环境更美生态更优”行动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生态文明建设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这项工作松不得、慢不得、虚不得。大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们区的生态环境基础仍不稳固,历史欠账与现实压力并存,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务必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再加压力、再强举措、再求突破,推动生态环境质量实现质的提升。下面,我讲5个方面的建议。
一、扛牢政治责任,以更高站位深刻把握生态优先的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文选》第一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为我们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我区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爬坡期,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决定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全区上下必须将“生态第一位”的理念刻入骨髓、融入血脉,贯穿于决策、执行、督查全过程,以生态建设引领和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自觉 。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结合我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际,深刻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涵,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突出问题、提升环境治理效能的实际行动和政策措施,杜绝学用脱节、知行不一。 二是坚守“生态立区”战略不动摇。 深刻认识生态环境的不可替代性,将生态保护作为一切工作的前置条件和刚性约束。在制定发展规划、谋划产业布局、推进项目建设时,生态考量必须优先于经济成本核算与短期效益,凡不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实行“一票否决”。 三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 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破除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科学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型发展的关系,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绿色产业聚集,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XX路径。 四是站稳人民立场不动摇。 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主攻方向,把生态环保的着力点放在解决群众身边的环境“小麻烦”、“烦心事”上,用环境质量的切实改善回应群众关切、提升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聚焦急难愁盼,以更实举措攻坚民生类环境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