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报告

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报告-文库集
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报告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2025年6月6日,国务院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办法》共分6章39条,为中央企业发展规划编制、执行、评估和调整提供了纲领性指导。当前正值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准备开展“十四五”发展规划总结评估、“十五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时节,结合《办法》,撰写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八大要点。

一、规划的产业导向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二是布局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对承担任务重、资金需求大、投资周期长项目给予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业绩考核等政策支持力度。

  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结合,举国体制推动创新。国有企业支持基础科学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努力攻克关键共性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向产业创新迈进,不断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二、规划的管理机制

(一)组织保障董事会定战略、做决策、防风险,董事会作为企业的决策核心,应积极参与规划的各个环节。

  董事长担纲。董事长作为企业规划的第一责任人,肩负着总责之职。其需对规划工作进行全面统筹与把控,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行性。董事长应深度融入规划各环节,从战略方向的敲定到关键举措的部署,都需亲自谋划、亲自推动。

  董事会决策。董事会在规划决策中具有核心地位,负责对规划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和决策。在决策流程中,*委会前置研究是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为董事会决策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和方向指引,确保规划符合*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要求。董事会应当明确专门委员会负责发展规划决策咨询和支撑,指定经理层人员负责统筹发展规划管理工作。

  执行机构搭建。设立归口管理部门,如战略规划部,是规划落地的有力执行保障。该部门承担着统筹规划编制、执行与评估的重任,需具备专业素养和综合协调能力,能够整合企业内外资源,推动规划工作有序开展,确保各阶段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支撑机构组建。企业可依托内部研究团队,凭借其对企业内部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专业研究能力,对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同时,引入外部智库能够拓宽研究视野,借助外部专家的丰富经验和前沿视角,为企业规划提供更具创新性和战略性的建议,提升规划的科学性和专业水准。

(二)制定发展规划管理制度

  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管理制度》是规范化管理规划工作的基石。该制度应详细明确决策流程,规范从规划启动到审批、从执行到评估调整等各环节的操作步骤,确保决策的有序性和科学性。

  清晰界定各部门在规划工作中的职责,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工作推诿或重复劳动,形成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同时,确立规划与投资、预算、考核等工作的衔接机制,使规划能够有效指导投资方向,保障资源配置与规划目标相匹配,将规划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强化规划的刚性约束,促使各部门积极落实规划任务。

  该制度经董事会审议后,需报国务院国资委,以确保企业规划工作与国资委监管要求相一致,接受国资委的监督和指导,保障规划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三级规划”分解建立执行体系

  国务院国资委统筹三级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企业依据上位规划编制本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领域规划和子企业规划。国务院国资委统筹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任务规划、企业规划三级规划编制和组织实施。国务院国资委按照国家规划周期,编制中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发展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国务院国资委根据中央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安排编制相关规划,明确具体目标和举措。中央企业依据上位规划编制本企业总体发展规划、重点领域规划和子企业规划,各级各类规划应当定位准确、功能互补、统一衔接。

(四)动态迭代闭环提升规划适应性

  建立“编制-执行-评估-调整-评价”的闭环管理机制,是企业适应快速变化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在规划编制阶段,要充分调研和分析内外部环境,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执行阶段,严格按照规划任务和目标推进各项工作,加强过程监测和管理;在评估阶段,定期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偏差;在调整阶段,根据评估结果和环境变化,适时对规划进行动态调整,使规划始终能够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通过动态迭代机制,能够不断提升规划的适应性和有效性,确保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