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领导干部深入贯彻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清单及整改措施

根据公司党委关于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学习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本人对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相关要求,紧密结合岗位职责、企业发展实际及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可能出现的具体问题,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责任落实、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查摆。

一、主要问题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方面。一是学习深度不足,系统性不强。学习前准备不够充分,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理论掌握不精准,存在“浅尝辄止式”学习现象。在作风建设专题学习中,提前通知准备相关学习资料,学习内容和重点由上级预先安排,未能自主拓展学习范围,对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内涵理解不全面。二是学习成果转化不足,实践运用机制薄弱。对学习中掌握的知识,存在“重学习、轻应用”倾向,未能建立有效转化机制。针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相关理论学习后,仅在内部会议上进行了简单交流,未持续跟进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方案制定,导致部分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廉洁自律意识仍未有效提升。

(二)深入基层调研,务实工作作风”方面。一是调研深度不够,针对性欠佳。调研前准备工作不充分,对基层单位的难点问题了解不精准,存在“浮光掠影式”调研现象。有时存在提前通知基层单位准备汇报材料的情况,路线和点位由基层单位预先安排,对基层工作人员办公条件、群众办事诉求等实际困难了解不全面。二是调研成果转化不力,跟踪落实机制缺失。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存在“重调研、轻落实”情况,未能建立健全跟踪落实机制。针对某子公司人员编制紧张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后,仅向公司组织部提交了报告,未持续跟进人员编制调整方案的制定,导致单位人员缺编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三)精简会议活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一是会议数量偏多,质量良莠不齐。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依旧存在,部分会议议题重复、议程冗长,缺乏实质性讨论。年初重点工作会议,因前期准备不足,将职代会、工作会、党风廉政会、述职会等多个议题合并召开,导致单个议题讨论时间不足,基层单位反映“重点不突出、措施不具体”。二是活动统筹不到位,基层负担较重。对各类创建、评比、检查活动统筹欠佳,存在多头布置、重复考核的情况。去年迎接“高新技术企业复审”等多项创建验收时,要求基层单位准备多套台账资料,部分内容重复填报,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非工作负担。

(四)规件简报,优化发文程序”方面。一是文件质量不高,存在“照抄照搬”情况。部分文件缺乏结合企业实际的创新内容,直接转发上级文件或简单复制政策条款,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的具体措施较少。二是简报信息“含金量”不足,存在“重数量轻质量”倾向。局机关内部简报种类过多,部分简报内容为工作动态堆砌,缺乏深度分析和典型经验总结。《工作简报》每月印发3期,其中50%内容是会议报道和领导活动,对“企业深化改革”“科技创新”等改革试点的成效分析不足,对基层单位的借鉴意义不大。

(五)规范公务活动,厉行勤俭节约”方面。一是公务接待标准把控不紧,存在“细节疏忽”现象。对公务接待的细节管理不够严格,存在超标准接待、陪同人员过多等问题。上半年接待上级领导视察时,因考虑“工作对接需要”,安排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8人陪同用餐,超出规定的接待人数;在安排调研用餐时,偶尔存在菜品剩余较多未及时打包的情况。二是项目建设和资源配置中存在“粗放管理”问题。对资金使用的精细化管理不足,存在重复建设和资源闲置现象。去年实施的“基层单位办公设备更新工程”,因未充分调研基层单位实际需求,部分单位设备与办公场地不匹配,导致设备闲置率达12%;在物资采购中,存在部分物资质量不高、不符合实际使用需求的问题。

(六)强化责任担当,克服官僚主义”方面。一是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对群众诉求回应不及时。深入基层单位与基层工作人员、群众面对面交流较少,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解决效率不高。二是改革创新魄力不足,存在“求稳怕乱”思想。对企业发展领域深层次改革存在畏难情绪,习惯按传统经验推动工作,缺乏突破性举措。在推进“企业治理创新”改革中,担心引发基层单位不稳定,对关键环节设置过多过渡期政策,导致改革进展缓慢,优质资源均衡配置效果不明显。

(七)严格廉洁自律,坚守纪律底线”方面。一是廉政风险防控存在薄弱环节。对招投标、物资采购、干部选拔等重点领域的廉政风险排查不够细致,制度执行存在漏洞。在干部选拔中,因审核流程不够严格,出现个别申报人员材料弄虚作假问题;在物资采购中,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查不够全面,存在少数供应商违规提供低质量物资现象。二是对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不够严格。对局机关和基层单位干部的日常监督偏松偏软,存在“老好人”思想。对个别科室负责人存在的“门好进、事难办”“推诿扯皮”现象,仅进行口头提醒,未依规严肃问责;对基层单位负责人因私出国境证件管理不严格,存在证件未及时上缴的情况。

二、整改措施

针对上述查摆的问题,本人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刀刃向内、动真碰硬”的态度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时限和要求,确保各项问题改彻底、改到位。

(一)针对“学习深度不足、成果转化不够”问题。建立“清单式”学习机制,提升学习精准度。学习前通过意见箱、座谈会、问卷等渠道收集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制定学习清单,提前2天向学习对象明确学习重点提前通知准备学习资料,确保学习覆盖企业内100%基层单位,每年集中学习不少于3次,每次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

(二)针对“调研深度不够、成果转化不力”问题。建立“深入式”调研机制,提升调研精准度。调研前通过基层单位意见箱、工作人员座谈会、群众问卷等渠道收集基层“急难愁盼”问题,提前3天向调研对象明确调研重点并提前通知汇报材料,每年蹲点调研不少于3次,每次蹲点时间不少于1天。

(三)针对“会议活动过多、基层负担较重”问题。严格会议统筹管理,推行“合并套开+限时办结”机制。制定《会议管理办法》,实行“年度会议计划备案制”,全局性会议每年不超过5次,局长办公会、党组会严格控制在80分钟内,重要议题提前2天印发材料,发言人均需提出具体落实措施避免空泛表态。

(四)针对“文件简报质量不高、创新不足”问题。精简简报数量,强化经验提炼转化。将《工作简报》《发展动态》等合并为《企业信息》,每月仅印发1期,聚焦“国企改革”“技术创新”等改革试点,每期至少包含1个可复制的典型案例,附具体操作流程和成效数据,供基层单位参考借鉴。

(五)针对“公务活动管理不严、资源配置粗放”问题。从严规范公务接待,坚守节约底线。制定《公务接待实施细则》,明确“接待对象10人以下陪餐不超过2人”“工作餐标准不超过40元/人”“禁止安排高档酒店和礼品赠送”,每次接待后填写《接待费用清单》,经分管领导审核后在局机关公示栏公开。带头践行“光盘行动”,调研用餐优先选择基层单位食堂,确需外出用餐时按标准安排简餐,禁止超规格接待;在企业交流活动中,倡导“共享会议室”“电子会议材料”,减少纸质文件和一次性用品使用。

(六)针对“联系群众不紧密、改革魄力不足”问题。时刻牢记“群众身边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中,既做到“身入”,也做到“心入”,继续加强深入基层一线,把职工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群众选择作为第一取向,把职工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站稳职工群众立场,帮助解决群众的难题,提升职工群众幸福感、荣誉感。

(七)针对“廉洁自律和干部管理不严”问题。一是筑牢廉政风险防线,规范权力运行。在项目招投标中推行“阳光采购”,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对物资采购中违规提供低质量物资的供应商列入黑名单,3年内禁止参与企业采购;二是严管厚爱结合,打造过硬干部队伍。制定《干部作风建设九不准》,对“门好进、事难办”现象开展专项整治,设立“作风问题举报二维码”,对查实的推诿扯皮、吃拿卡要等行为,依规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每季度组织局机关和基层单位干部开展“廉政课堂”,剖析“违规接受礼品”“工程监管失职”等案例,推行“以案促改”专题民主生活会,至少讲授2次廉政党课;建立干部“八小时外”监督机制,对基层单位负责人因私出国境证件实行“集中管理+审批备案”,月底前完成基层单位干部证件清查,确保应缴尽缴率10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