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组织安排,我参加了此次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在几日的深入学习中,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八项规定不只是简单的“条文”,更是管党治党从严从实的重要突破口。它犹如一把“准绳”,为党员干部划定行为边界,厘清权责界限。贯彻八项规定精神,关键在“两个确立”的高度站稳政治立场,落脚于“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我将继续以学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效,进一步将思想统一、责任压实、行动落地,把八项规定精神融入岗位职责,注入工作实践,落实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现结合此次学习与工作实际,作一交流汇报。
一是修炼“慎独之心”,筑牢思想堤坝,不让诱惑破堤而入
廉洁的堤坝一旦失守,腐败的洪水便会蜂拥而至。思想是行为的总开关,只有从根上拧紧“自律”的阀门,才能在诱惑面前不失足、不偏航。八项规定是党员干部思想建构的重要防线,它不是约束自由,而是守护清明的保障。
我们要在学习中不断刷新思想高度。将新思想作为思想的“总开关”,以其为镜、为尺、为引,常照常量常对标。通过深入研读八项规定原文和实施细则,探其理论之源、思其制度之魂,悟其作风之要。要以“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境界自我砥砺,做到“心不动于虚名之诱,情不系于物欲之网”。
同时,要在警示教育中锤炼政治敏感。一个个因贪腐而折戟的案例,映照出初心滑坡的危害。我们应时常自问:初心可曾蒙尘?行为可曾越界?唯有时时反省、事事自律,才能在风高浪急中稳住心神。要把“纪律红线”看作“生命红线”,把“廉洁自律”内化为一日三省的日常功课,真正做到不因利诱而丧志,不因小惠而失身。
二是守好“用权之道”,拧紧制度阀门,莫让歪风潜滋暗长
权力如水,用则载舟,失则覆舟。对于党员干部而言,纪律不仅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一个人在台前多光鲜,若在制度面前不敬畏、不约束,终将跌入深渊。八项规定正是那把定权、限权、控权的“戒尺”,必须真正将其铭刻于心、落实于行。
要以制度为盾,拒绝“潜规则”的渗透。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将权力运行置于制度轨道上。要明确什么可以为、什么不能为,既不能搞“变通”,更不能打“擦边球”。用好“监督之眼”,敢于在关键节点亮剑,在关键环节把关。权力要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不生霉、不藏污。
要以作风为骨,剔除“微腐败”的根系。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请托、宴请、围猎,恰是作风蜕变的起点。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见微知著,抓早抓小,不能等到“大病”才下猛药。党员干部要保持一种“不该享的不想享,不该拿的不敢拿”的自觉,练就“过得了人情关、耐得住清贫苦、守得住清正气”的定力。
要以纪律为魂,推动铁纪融入日常。纪律不是开会讲的、墙上贴的,而是工作的“底色”、行为的“准线”。要把“八项规定”融进日程表、工作表和行为清单中,让它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前提”、解决问题的“路径”、推动工作的“杠杆”。
三是涵养“廉洁之风”,引领作风转向,在守正中奋发有为
从严治党不是空喊口号,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更不是“一阵风”,而应成为一种“惯性力量”。“破纪者,未必即犯法;但违法者,必然先违纪。”这句广为流传的警言,是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必须时刻自警的座右铭。
要在规矩面前守住“初心”。执行力是纪律生命力的延伸,守纪不是怕事,而是有原则、有底气。党员干部要敬畏组织、敬畏权力、敬畏群众,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我是谁”。要立起规矩意识,严守红线底线,把自我约束作为常态,把主动接受监督作为习惯。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
要在实干中展现“担当”。贯彻八项规定精神,不是嘴上讲讲,更是行动落实。要扑下身子抓落实,主动把问题找出来、把办法想出来、把责任扛起来。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用真心换民心,用实绩赢口碑。要敢啃“硬骨头”,善解“老大难”,以实干实效检验作风转变。
要在传承中延续“清气”。清廉是一种传统,也是一种力量。我们党之所以赢得民心,靠的就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精神。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不能“富了口袋、空了头脑”,更不能忘了来时的路。要自觉抵制奢靡享乐之风,让节俭成为习惯,让朴素成为美德,让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
四是激发“奋进之势”,把牢执行方向,以作风带动实干
八项规定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不是“封堵之策”,而是“破局之钥”。它所释放的“信号”,指向的不是简单的行为规范,而是激发干事创业活力的深层动力。我们必须把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根本方法,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同的良性闭环。
要鼓足“肯干事”的热情。八项规定并不是让人不作为,而是激励人真作为。要让干事成为“主旋律”,让担当成为“标配”。对于每一项任务,要做到不等、不拖、不推,不绕、不虚、不浮,用实干擦亮党员的“金字招牌”。
要练就“会干事”的本领。作风建设落脚点在提升效能。要优化办事流程、精简繁文缛节,减少会议、文件、评比的数量,把时间用在办实事上,把心力放在解难题上。推动工作提质增效,靠的是真本事、硬功夫,不是花架子、假把式。
要筑牢“为群众干事”的初心。贯彻八项规定的落点在群众。群众的满意度,就是作风好不好的“晴雨表”。要主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群众期盼”变成“工作靶向”,把“群众呼声”变成“改革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实际成效回应群众关切。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将持续以八项规定为镜,照见不足;以八项规定为尺,量出差距;以八项规定为锚,校准方向。在思想上再筑高地,在作风上再拔标杆,在行动上再提质效,用更加清醒的头脑、更加坚实的步伐,走好从严治党、干事创业的每一程路。
以上发言,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