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我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年工作总体回顾与主要成效
2025年,在*市委、市教育工委的坚强领导下,我校意识形态领域总体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学校党委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主责主业,全校上下思想统一、步调一致,形成了凝心聚力、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坚持政治铸魂,理论武装根基持续夯实
学校党委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深化理论学习,提升政治站位。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发挥“头雁”效应,全年组织集体学习24次,专题研讨8次,深入学习了《习近平著作选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重要文献,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通过举办读书班、专题辅导报告等形式,组织全校教职工及中层以上干部完成年度政治理论学习不少于48学时,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教职工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增强。二是抓实党员教育,筑牢信仰之基。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将政治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年各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超过120次,组织全体党员赴*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沉浸式学习2次,重温入党誓词,赓续红色血脉。发展教师党员4名,将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巩固。三是强化思想引领,汇聚发展共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讲授思政课和形势政策课,全年面向师生作专题报告12场次。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联系年级和班级,与师生开展谈心谈话超过300人次,及时掌握师生思想动态,有效疏导化解各类思想问题,将全校师生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深化立德树人,“大思政”育人格局日臻完善
学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了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大思政”工作格局。一是建强思政课程主渠道。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齐开足思想政治理论课,使用国家统编教材,确保课程的政治性和思想性。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开展思政课集体备课与教学研讨活动30余次。2025年,我校思政教师团队在*市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学水平和育人能力得到业界认可。二是推动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深入挖掘各学科蕴含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制定了《*高级中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打造了语文、历史、地理等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通过项目化运作,成功培育了15门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形成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三是打造校园文化育人品牌。持续深化“六元文化”建设,精心打造了“赤色传承”红色文化品牌项目。通过举办“五四”青年节合唱比赛、“七一”党史知识竞赛、“十一”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等系列活动,参与师生近8000人次,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学校在*省“辉映红飘带·传承长征魂”红色文创设计大赛中表现优异,斩获一等奖2项,并荣获优秀组织奖。四是强化心理健康与劳动教育。建立了规范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服务体系,全年开展学生心理普查2次,建立学生心理档案覆盖率100%。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50余场,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心理韧性。同时,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和校外合作单位,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劳动实践活动,累计时长超过2万小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三)压实主体责任,意识形态阵地坚如磐石
学校党委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责任层层传导、压紧压实,确保各类意识形态阵地可管可控。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年初,校党委与各部门、各年级组签订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书》,明确了责任主体和工作要求。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分析研判会,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全年共研判处置相关风险点12个,确保了校园的和谐稳定。二是加强阵地管理。对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校内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宣传载体实行严格的“三审三校”制度,确保内容发布的政治性、准确性和规范性。2025年,学校官方平台共发布正面宣传稿件500余篇,内容涵盖党建思政、教育教学、师生风采等多个方面,总阅读量突破80万次,有力传播了校园正能量,塑造了学校良好形象。三是规范学术活动。严格执行学术报告、讲座、论坛等活动的审批报备制度,严把主讲人政治关和内容审核关。全年共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和校外专家报告会45场,均做到主题鲜明、导向正确,未发生任何意识形态安全事件。四是重视网络舆情。建立了7*24小时网络舆情监测与响应机制,组建了由思政教师、班主任和学生骨干构成的网络评论员队伍。面对涉校网络信息,能够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处置,有效维护了学校的声誉和网络空间的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