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学习教育中,我们通过“集中学习强认识、查摆问题找差距、整改落实见实效”的闭环推进,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全局上下落地生根,但“松劲歇脚”的苗头、“雨过地皮湿”的隐患仍需高度警惕。作为市直部门,服务范围更广、责任链条更长、社会关注度更高,必须把学习教育从“阶段性攻坚”转为“日常性养成”,让严的意识、实的作风融入决策部署、业务办理、服务群众的每一个环节。
(一)构建体系化学习机制,把理论武装抓在经常
思想是作风的“总开关”,必须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从“任务要求”变为“行动自觉”。一是打造“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学习体系。将八项规定精神纳入市委“第一议题”学习延伸计划,局党委每季度开展2次专题研讨,班子成员带头到分管科室、下属单位开展“清风宣讲”(每年不少于6场),同时联合市委党校、市纪委监委打造“市直作风建设讲师团”,定期下沉一线开展巡回授课;各科室实行“晨会微学+月度研讨”制度,每周一上午用20分钟解读作风建设政策,每月围绕“业务工作中的作风风险”开展1次专题讨论,确保学习不脱节、认识不弱化。二是建立“分层分类+精准滴灌”教育模式。针对领导干部,重点开展“廉洁用权”专题培训,每年组织1次市委巡察案例复盘会,通过“以案四说”(说纪、说法、说德、说责)强化责任意识;针对窗口服务人员,聚焦“群众办事体验”,每季度开展1次服务礼仪与作风规范实操培训,邀请企业代表、群众代表现场点评;针对新入职人员,实行“作风导师制”,由科室负责人结对指导,入职1个月内完成“八项规定精神+岗位风险点”培训考核,考核不合格不得上岗。三是创新“线上赋能+线下浸润”学习载体。线上依托“XX市干部教育网”(参考兰州市干部教育平台模式)开设“作风建设专项模块”,设置“政策解读”“案例警示”“知识测试”专栏,要求干部年度完成不少于40学时的线上学习,学习数据同步纳入干部考核档案;线下在单位一楼大厅打造“清风文化长廊”,展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发展历程、市直部门作风建设典型案例,在电梯间、会议室滚动播放廉洁公益广告,让干部职工抬头见廉、低头思廉。
(二)完善动态化监测机制,把问题查摆落在日常
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必须建立“全时段、多维度”的监测网络,防止老问题反弹、新问题冒头。一是拓宽“政企联动+社会参与”监督渠道。在市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作风监督窗口”,开通24小时“清风热线”与线上投诉平台,每月15日开展“局长接待日”活动,现场受理群众关于作风问题的诉求;聘请10名涵盖企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的“作风监督员”,不定期体验业务办理流程,每季度形成《市直部门作风建设监督报告》,报市纪委监委与局党委;针对重大项目审批,实行“企业回访制”,项目办结后1个月内,由局作风办牵头走访企业,重点了解是否存在“吃拿卡要”“推诿拖延”等问题。二是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督查。围绕工程建设、资金拨付、执法监管、行政审批等高风险领域,由局纪检组牵头,每月开展1次专项督查,每季度联合市纪委监委派驻组、其他市直部门开展“交叉互查”,重点排查“违规吃喝”“违规使用公车”“超标准接待”等问题;针对文件会议、报表报送等易滋生形式主义的环节,建立“总量管控+效率评估”机制,全局发文数量同比再减少20%,会议时长超过2小时的须报局办公室审批,报表种类压缩至必要的10种,坚决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报表代替实绩”的现象。三是健全“问题台账+销号管理”工作机制。各科室建立“作风问题动态台账”,明确问题描述、责任人员、整改时限,实行“发现—登记—整改—销号—回头看”五步管理,局作风办每月对台账进行审核,对整改率低于95%的科室,由分管领导约谈科室负责人;每季度在全局通报问题整改情况,对连续2次整改不力的,取消科室年度评优资格,并将科室负责人纳入“作风观察名单”,限期整改。
(三)健全制度化巩固机制,把整改成效抓在平常
整改的最终目的是形成长效机制,必须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让制度成为约束作风的“硬杠杠”。一是开展“靶向攻坚+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学习教育中排查出的32个突出问题(如审批超时、执法不规范、服务态度差等),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整改督导组,实行“挂图作战”,每周调度整改进度,每月在全局公示整改成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难、多头跑”问题,开展为期3个月的专项整治,重点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材料,确保整治后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0%以上。二是完善“精细管控+风险预警”制度体系。修订《局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细化“同城不接待、无公函不接待、加班餐标准不超过30元/人”等要求;出台《市直部门干部作风负面清单25条》,明确“严禁工作日饮酒、严禁执法时‘吃拿卡要’、严禁对待群众态度生硬”等禁令;建立“作风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分析群众投诉、项目进度、考核数据等信息,对苗头性问题(如某科室投诉量环比上升30%),由局纪检组发送“廉洁提醒函”,提前纠偏。三是强化“群众评判+实绩检验”评价机制。对作风问题整改成效,实行“双满意度测评”——邀请服务对象(企业、群众)与单位内部干部职工分别评价,满意度均低于85%的,责令重新整改;每半年开展1次“作风整改回头看”,通过“现场核查+随机抽查”的方式,检验整改成效,对反弹回潮的问题(如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私车公养),从严从重查处,并在全局点名道姓通报,推动整改成效“由群众说了算、由实绩来检验”。
二、推动学习成果转化落地,激活事业发展“动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