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委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在省委经济运行分析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分析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研究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这既是对上半年成绩的盘点,更是对全年目标冲刺的再动员、再部署。刚才,省发改委、省统计局等相关部门作了详细汇报,大家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结合大家的发言和掌握的情况,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审视成绩,坚定发展信心,来之不易的“稳、新、韧”态势必须倍加珍惜、持续巩固

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顶住压力、迎难而上,推动经济运行呈现出“总体平稳、向新向好、韧性增强”的良好态势。这份成绩单,是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取得的,凝结着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确实来之不易。具体体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主要指标增速实现“三个高于”。 我们设定的“高于去年同期、高于今年第一季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基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核心指标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或高于全国平均,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速亮眼,消费复苏势头逐步增强。这充分说明,我省经济的基本盘是稳固的,发展的活力和潜力是巨大的。这个“三个高于”,是全省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底气的体现。

二是“向新”动能加速集聚。 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中小航空发动机等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步伐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脱颖而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扎实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所提升。数字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赋能千行百业的效果日益显现。可以说,某某经济结构正在发生深刻而积极的变化,“新”的引擎正在加速形成。

三是“韧性”特质更加凸显。 面对外部环境的冲击和市场预期的波动,我省经济展现出较强的抗压能力和回旋余地。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环节保持了稳定性和竞争力。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效激发,特别是民营经济展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恢复力。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物价保持温和上涨,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粮食能源安全基础稳固。这些都为我们应对下半年的不确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我们驾驭复杂局面的信心。

成绩值得肯定,但我们更要清醒、更要冷静。省委常委会会议明确指出,要“正确分析判断当前经济形势,深入分析主要指标的差异性、内在逻辑性,关注不符合预期的数据,深挖问题根源,不回避矛盾”。这是做好下半年工作的前提。当前经济运行中,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

部分指标差异明显,区域、行业分化加剧。各市州之间、不同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个别市州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个别行业(如部分传统资源型产业、房地产关联产业)恢复不及预期,拉低了整体增速。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较困难,成本上升、需求不足、融资难等问题交织。

有效需求不足仍是突出矛盾。消费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新的消费热点虽在培育但尚未形成强大支撑。投资增长后劲需要加强,特别是民间投资意愿有待提振,重大项目储备和接续仍需下大力气。外需面临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

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部分市县债务风险化解任务艰巨。房地产领域的风险仍需高度关注,保交楼、稳预期、促转型的任务依然繁重。安全生产、金融、能源、粮食等领域也面临一些潜在风险点,本质安全水平有待提升。

发展环境和干部作风仍需优化。一些地方和部门抓经济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还不够强,破解难题的锐气和办法还不够多。营商环境对标一流仍有差距,一些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在个别领域依然存在,影响了工作质效。

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解剖麻雀”的细致精神,深挖根源,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关键发力,狠抓工作落实,全力以赴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责任如山。我们必须锚定全年目标任务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把“挑大梁”的责任扛得更牢,把“压舱石”的作用发挥得更实。重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足功夫、务求实效:

(一)突出“关键少数”,强化经济大市“挑大梁”的担当。

长沙、岳阳、常德、衡阳等经济大市,经济体量大、产业基础好、辐射带动强,是全省经济的“顶梁柱”。省委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经济大市挑大梁作用”。这既是信任,更是责任。

要扛起更大增长责任。各经济大市要自我加压、抬高坐标,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努力实现高于全省平均的增长速度,为全省大局作出更大贡献。要建立“一市一策”的精准调度机制,省直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市州的指导和支持。

要提升产业能级。大市要有大作为,必须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前列。要聚焦优势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升在全球全国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要勇于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率先突破,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总部经济等,打造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要优化发展环境。经济大市要成为营商环境的“高地”。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大力度吸引和集聚高端要素资源。要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治理水平,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

(二)聚焦扩内需战略基点,把提振消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畅通经济大循环的关键环节。会议强调要“把提振消费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应对当前需求不足的关键一招。

全力拓展新消费场景。要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支持长沙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区域消费中心。鼓励发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提升消费便利度。

强力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这是某某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所在。会议强调要“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从文艺演出、体育赛事中挖掘消费潜能”。要精心打造“三湘四水相约某某”旅游品牌,办好某某旅游发展大会。大力发展演艺经济:支持长沙打造“中国演艺之都”,引进和培育高水平文艺演出,做优做强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开发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沉浸式、互动式演艺项目。支持张家界、凤凰等旅游目的地打造特色山水实景演出。繁荣体育赛事经济:积极申办、承办更多国际国内高水平体育赛事(如马拉松、足球、篮球、羽毛球等),打造具有某某特色的自主IP赛事(如“湘江马拉松”、“洞庭湖帆船赛”)。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体育装备制造等关联产业。创新文旅产品供给:深度开发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康养旅游等精品线路。利用好某某卫视等平台优势,策划“跟着综艺游某某”等主题活动。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品质,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稳定大宗消费。落实好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家居等促消费政策。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房地产调控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改善消费预期和能力。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群众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让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

(三)狠抓项目“牛鼻子”,强化投资的关键支撑作用。

重大项目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是赢得发展主动的“先手棋”。会议强调要“强化大项目好项目支撑作用”。

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在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长赣高铁、重大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产业项目(如“三个高地”标志性工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强化要素保障(用地、用能、环评、资金等),及时疏通堵点难点,推动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达效,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省重点建设项目事务中心要加强统筹调度和督办。

精心谋划储备重大项目。会议强调要“结合‘十五五’规划精心谋划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要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某某发展需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补短板、绿色低碳转型、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前瞻性、高水平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项目。要建立滚动接续的项目储备库,做实前期工作,提高项目成熟度。

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这是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难点和潜力点。要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项政策措施,破除隐性壁垒,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等。发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四)深化改革攻坚,争取重点领域尽快破题见效。

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内生动力的根本途径。会议强调要“加大对重点改革事项的推进力度,争取尽快破题见效”。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领域推出更多实质性改革举措,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配置效率。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升级版。持续深化“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升核心竞争力。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各相关牵头部门要勇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确保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五)筑牢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会议强调要“着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找准问题症结,提高本质安全水平”。

精准拆弹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扎实做好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压实地方政府保交楼、稳民生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监测预警,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要深刻吸取各类事故教训,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深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等),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有效应对极端天气等自然灾害。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三、锤炼过硬作风,树立正确导向,以实干实绩扛牢经济大省责任担当

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作风。会议强调要“切实提升抓经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落实好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导向,弘扬实干作风,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

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推动高质量发展、扎扎实实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就是最大的政绩。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坚决杜绝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三湘人民谋福祉上。

要弘扬真抓实干的过硬作风。经济工作是实打实的,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少些“花架子”,多些“真功夫”。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项目一线,开展穿透式调研,掌握第一手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定下的事情、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务求实效。坚决整治“推拖绕”“庸懒散”等作风顽疾。

要坚持“以实干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省委将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要在经济工作主战场、改革发展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考察识别干部。对那些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要大胆提拔使用;对那些不思进取、碌碌无为、贻误发展的干部,要坚决调整。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的干部撑腰鼓劲,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要提升抓经济工作的能力本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克服“本领恐慌”,加强对新知识、新业态、新模式的学习研究,提高把握市场经济规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能力,努力成为领导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各级党委(党组)要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

同志们,上半年我们顶住了压力,稳住了大盘,成绩值得肯定。但下半年的任务更重、挑战更多、要求更高。全省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立即行动起来,认真盘点上半年的“经济账”,深入分析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短板弱项,对照问题清单深刻反思、主动认领、立行立改。要进一步咬定全年目标不动摇,拿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一项一项抓推进,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天一天往前赶。

省委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保持定力,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切实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的责任担当,以某某一域之光为全国发展大局添彩,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

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