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加固作风建设堤坝,根据省、市纪委监委关于开展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的部署要求,县教育局党委坚持把违规吃喝问题作为作风建设”小切口”,以”零容忍”态度纠治教育领域”舌尖上的腐败”,推动教育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现将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三个强化”拧紧责任链条,在思想引领上筑牢”防火墙”
局党委深刻认识到,违规吃喝绝非”小事小节”,而是”四风”问题的典型表现,更是滋生腐败的温床。特别是教育系统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职工的作风形象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塑造和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必须从政治高度审视、以系统思维推进整治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构建”书记领衔+专班攻坚”责任体系。 县委教育工委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关于违规吃喝专项整治的文件精神及典型案例通报,研究制定《全县教育系统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实施方案》,成立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分管党建、纪检监察的班子成员任副组长,机关纪委、督导室、人事股等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线索核查、督导检查3个工作专班,明确”党委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委监督责任”四张责任清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传导压力”的工作格局。
二是强化动员部署,开展”全覆盖+穿透式”思想发动。 组织召开全县教育系统专项整治动员大会,覆盖局机关全体干部、全县中小学校(园)长、民办教育机构负责人共320余人次,会上通报了近年来教育领域查处的违规吃喝典型案例(如某乡镇中心校校长借教研活动之名组织教师聚餐并饮酒、某民办学校负责人通过”家长答谢宴”变相收受礼品等问题),用”身边事”警醒”身边人”。同步印发《致全县教职工的一封公开信》,明确”十严禁”纪律要求(包括严禁接受管理和服务对象宴请、严禁以教研培训名义组织高消费餐饮活动、严禁借婚丧嫁娶事宜大操大办借机敛财等),通过校园公众号、家长群、公示栏等多渠道公开,推动纪律规矩入脑入心。
三是强化压力传导,建立”书记约谈+签字背书”推进机制。 局党委书记与全县42所中小学、18所幼儿园党组织书记开展”一对一”廉政谈话,重点了解班子成员是否存在违规吃喝苗头性问题,要求党组织书记签订《违规吃喝问题专项整治责任承诺书》,承诺”管好自己的人、守好自己的门”。各学校同步召开教职工大会,组织签订《个人廉洁自律承诺书》5600余份,将整治要求延伸到每一名教职工(含临聘人员),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三个聚焦”深挖病灶根源,在精准施治上打好”组合拳”
我们坚持把发现问题作为整治工作的关键环节,既紧盯”关键少数”,又关注”绝大多数”,通过”自己查、群众提、上级点”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起底教育系统违规吃喝问题。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拉网式”自查自纠。 围绕”公务接待、教研活动、校际交流、家长接待”等易发多发场景,制定《违规吃喝问题自查清单》,细化12类具体表现(如超标准接待、虚列开支报销吃喝费用、借课题研究名义组织聚餐、通过家长委员会变相安排宴请等)。要求各学校对照清单开展”三查三看”:查财务账目,看是否存在”化整为零”报销餐饮费用、虚列”培训费””资料费”套取资金用于吃喝等问题;查活动记录,看是否存在以教研、家访、志愿服务等名义组织无实质内容的聚餐活动;查群众反映,看是否存在教职工接受家长宴请、违规参加”谢师宴””升学宴”等问题。全县共排查公务接待单据1200余份、教研活动记录800余本、家长委员会台账500余份,发现一般性苗头问题17个(如个别学校存在接待清单填写不规范、教研活动后简单聚餐未报备等问题),均已当场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