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公司 “打击保险黑灰产”集群专项行动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监管部门关于维护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决策部署,全面分析当前我们面临的严峻形势,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专项打击工作。这次会议既是一次认清形势、统一思想的动员会,更是一次亮明态度、重拳出击的誓师会。刚才,分管领导已经就专项行动的具体方案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认真领会,坚决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深刻把握打击保险黑灰产的极端重要性与现实紧迫性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其稳定健康发展,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一个时期以来,一股以 “代理退保”“恶意投诉”“虚假理赔”“内外勾结”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保险“黑灰产”暗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侵蚀着行业的健康肌体,对我们的经营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这股势力的斗争,已经不是简单的业务纠纷,而是一场维护金融安全、捍卫市场正义、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严肃政治任务和业务攻坚战。
(一)从全国形势看,黑灰产犯罪呈现出专业化、产业化、隐蔽化的新特征,危害性日益凸显。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也在不断 “升级换代”。黑灰产团伙已经从过去零散的、机会主义的作案,演变为分工明确、流程完整的“产业链”。根据相关数据, 2024 年以来,互联网黑灰产攻击呈现出 “无差别”特征,任何有利可图的业务都可能成为其目标。这些团伙善于利用法律法规的滞后性或监管空白,通过伪造证据、虚构事实、操纵舆论等方式,实施精准诈骗。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呈现出专业化、团伙化、跨区域化的特征,通过精心策划,系统性地进行非法活动。特别是在保险领域,“代理退保”黑产尤为猖獗,他们以“全额退保”为诱饵,通过伪造病历、夸大病情等手段,恶意投诉、威胁保险公司,从中牟取高达 20 %至 30 %的高额手续费,这不仅使保险消费者蒙受损失,更直接导致保险公司的赔付率非正常攀升。同时,车险欺诈、雇主责任险诈骗等案件也持续高发,一些案件的涉案金额甚至超过千万元,其背后往往隐藏着组织严密的犯罪网络。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其社会危害性绝不容小觑。
(二)从我市情况看,黑灰产活动正呈现出蔓延渗透的严峻态势,对公司经营造成了直接冲击。 虽然我们暂时没有精确的全市涉案金额数据,但从日常的理赔、客服和合规工作中,我们已经能清晰地感受到这股寒流的侵袭。正如刚才会议通报所分析的,当前我市的保险黑灰产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是 欺诈手段更加隐蔽多样。从过去简单的伪造单证,发展到利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影像资料、利用大数据漏洞寻找骗保目标,甚至出现了 “养病”骗保的新模式。 二是 内外勾结风险不容忽视。少数不法分子千方百计拉拢腐蚀我们的内部员工,妄图里应外合,非法套取公司资金,这不仅造成公司资产的直接损失,更严重败坏了我们的队伍风气,动摇了公司的管理根基。 三是 恶意投诉举报的破坏性极大。一些黑灰产组织利用消费者维权心理,通过网络平台、监管投诉等渠道,进行大量、重复、无理的投诉,其目的并非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施压、抹黑等手段,逼迫公司做出妥协,以达到其非法牟利的目的。这些行为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行政资源和人力成本,严重影响了我们正常的服务效率,更损害了公司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形象。
(三)从危害本质看,黑灰产是对诚信基石的颠覆,是对行业根基的侵蚀,必须予以坚决根除。 保险的本质是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共济,其赖以生存的基石是最大诚信原则。而黑灰产的本质,恰恰是利用欺诈和胁迫,来破坏这种诚信。它让诚实守信的消费者为不法分子的欺诈行为“买单”,导致保险费率因欺诈成本的增加而水涨船高,最终损害的是全体消费者的利益。它让本应用于雪中送炭的“救命钱”,变成了不法分子中饱私囊的“唐僧肉”,扭曲了保险的保障功能。它让遵纪守法的市场主体在不公平的竞争中步履维艰,破坏了行业的良性生态。如果我们对此听之任之、麻木不仁,甚至妥协退让,无异于养痈为患。这不仅是对公司资产和员工利益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广大信赖我们的保险消费者和对整个行业发展大局的失职。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地向保险黑灰产宣战。这既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作为国有金融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和政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