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会议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全市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会议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总结我市在高校信息资源公开、校企合作等方面的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推动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深化产教融合的重点任务,促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常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各县(市、区)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市、区)长,市教育局、市工信局等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域内各高校校长及分管教学、科研工作的副校长,重点企业负责人代表等。刚才,市教育局、市工信局、 *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分别作了汇报发言,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在高校信息公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内容详实、措施有力,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落实好。下面,结合全市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的重大意义

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事关人才培养质量、企业创新发展和区域核心竞争力提升。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是落实国家教育战略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国家先后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推动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市域内有 11 所高校,其中公办高校 9 所,民办高校 2 所,涵盖了综合、师范、财经、艺术、医学等众多学科门类和专业,每年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数万人,是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宝库。推动高校信息资源共享,能够打破校际壁垒,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深化产教融合,能够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精准对接,培养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我们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战略、推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具体行动,对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市正处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电子信息、现代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 亟须 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据统计, 2024 年我市主导产业人才缺口达 2 . 5 万人,其中高端技术岗位缺口占比超过 40 %。企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依靠人才和技术的支撑,而高校正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通过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企业可以更全面、精准地了解各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和科研成果,从而更好地对接人才需求、引进先进技术;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企业可以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与高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出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例如, 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了解 高校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与该校开展订单式培养, 2024 年共接收毕业生 150 人,这些毕业生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为企业新产品研发和生产线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动企业产值同比增长 18 %。

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是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人才和创新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我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要在区域竞争中占据优势,必须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智力优势,推动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向纵深发展。通过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整合域内高校的科研力量和教学资源,形成创新合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024 年,我市域内高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 500 余项,其中与企业合作的横向课题 120 项,转化科技成果 80 余项,带动企业新增产值 30 亿元。深化产教融合,可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相匹配,提高人才本地就业率,减少人才外流。据统计, 2024 年我市域内高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为 48 %,较 2020 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但与先进地区 60 %以上的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通过进一步推动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本地就业率,增强区域人才吸引力和创新活力,为打造区域经济发展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现实选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不仅希望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更希望毕业后能够顺利就业、实现个人价值。推动高校信息资源共享,可以让更多学生和家长了解各高校的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和就业情况,从而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提高教育选择的精准度。例如,通过市教育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公布域内高校信息后, 2024 年报考我市域内高校的考生中,有 65 %表示是通过这些渠道了解到相关高校信息的,较之前提高了 25 个百分点。深化产教融合,可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增加毕业生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 2024 年,我市参与产教融合项目的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为 4500 元,较未参与项目的毕业生高出 1000 元,就业率达到 92 %,高出平均水平 15 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优质就业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总结工作成效,坚定推进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校信息资源共享与产教融合工作,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采取多种有效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下一步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高校信息公开工作稳步推进,资源共享格局初步形成 我们将高校信息公开作为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不断完善信息公开机制,拓宽信息公开渠道,域内高校信息透明度显著提高。市教育局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集中公布了域内 11 所高校的基本信息,包括办学理念、师资力量、专业设置、科研成果、国际合作、招生就业等方面内容,为考生、家长和用人单位提供了全面、客观的参考依据。 2024 年,市教育局官网高校信息专栏访问量达 50 万人次,微信公众号相关推文阅读量累计超过 30 万次,有效扩大了高校信息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各高校也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工作,通过学校官网、招生简章、新闻发布会等形式,主动公开学校的办学情况。 *大学建立了信息公开专栏,实时更新学校的教学、科研、招生等信息,每年发布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接受社会监督;*职业技术学院制作了招生宣传手册和专业介绍视频,详细介绍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便考生和家长了解。通过信息公开,不仅提高了高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促进了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例如, 师范学院与 艺术学院共享艺术类专业的实训设备和师资资源, 2024 年联合培养学生 500 人,节约办学成本 800 万元。为推动高校信息资源深度共享,我们建立了域内高校信息共享平台,整合了各高校的课程资源、科研成果、师资信息等,实现了资源的互联互通。平台上线以来,已有 8 所高校上传优质课程资源 300 余门,科研成果信息 200 余项,为高校师生开展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 理工学院的教师通过平台借鉴 科技学院的先进教学案例,改进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学生满意度从 75 %提高到 90 %; 医学院的科研团队利用平台获取了 大学的相关科研数据,加快了新药研发进度,提前半年完成了科研项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