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企业供需对接暨营商环境优化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我市在企业供需对接和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进一步搭建高效的企业合作平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同志,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各高新区、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以及重点企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等。刚才, *高新区、*区、市工信局、市发改委以及部分企业代表作了汇报发言,全面介绍了在企业供需对接、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讲得都很好,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总结成果,深刻认识企业供需对接与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推动企业合作、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举办供需对接会、出台惠企政策、完善服务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1 . 企业供需对接平台不断完善,合作成效日益凸显。 各地积极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举办供需对接会、产业链协作会等活动,促进企业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 高新区为例,自 2023 年 8 月首次举办企业供需对接会以来,已连续举办五次,累计吸引 余家企业参与,成功促成 19 家企业实现实质性合作,合作产值超亿元。在 第五 次对接会上,就有来自 高新区、高新园等区域的 40 余家重点企业及金融机构参加,涵盖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规上工业企业、资质建筑业、服务贸易业等多个领域,现场达成 合作意向 ,预计可实现合作产值 万元。 区也积极借鉴 高新区的经验, 2024 年以来举办各类供需对接活动 场,促成 家企业合作,带动就业 *人,为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数据充分表明,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已成为推动企业合作、激活市场活力的重要载体,对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2 .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企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我市深入推进 “放管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从审批流程简化、资金补贴、技术支持、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为企业提供支持。在政策落实方面, 2024 年全市累计为企业减免税费 亿元,发放各类补贴资金 亿元,惠及企业 家;在审批服务方面,推行 “一窗受理、并联审批”模式,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 个工作日以内,项目审批时限平均缩短 *%;在要素保障方面,建立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机制, 2024 年为 * 家企业解决用工 * 人,协调金融机构为企业发放贷款 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高新区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表现突出,通过建立 “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问题协调等全流程服务, 2024 年共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个,企业满意度达到 %。良好的营商环境不仅增强了本地企业的发展信心,也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 2024 年全市新签约项目 个,总投资 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3 . 产业协同发展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竞争力稳步提升。 通过企业供需对接和营商环境优化,我市产业链条不断完善,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群。例如, 高新区围绕智能制造产业,通过供需对接推动上下游企业合作,形成了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 2024 年该产业集群实现产值 亿元,同比增长 *%; 县聚焦新材料产业,搭建产业创新联盟,促进企业间技术交流与合作, 2024 年研发投入占比达到 %,新增专利 项,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同时,我市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借助企业供需对接平台,加强与京津地区企业的合作, 2024 年引进京津项目 个,合作金额 *亿元,推动了区域资源共享和产业协同发展,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在企业供需对接和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是 企业供需对接的覆盖面还不够广,部分中小微企业参与度不高,对接平台的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扩大; 二是 营商环境存在区域不平衡,部分县(市、区)在政策落实、服务效率等方面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三是 产业链协同水平有待提升,部分产业存在上下游衔接不紧密、配套能力不足的问题; 四是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还需加强,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产品不够丰富,融资渠道有待拓宽。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聚焦重点,全力推动企业供需对接与营商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当前,我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推动企业供需对接、优化营商环境是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增强发展动力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以更高的站位、更实的举措,聚焦重点领域,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提升企业供需对接效能和营商环境水平。
(一)搭建多元化对接平台,拓宽企业合作渠道
搭建高效、多元的对接平台是促进企业合作的基础。我们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平台形式,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对接实效,让更多企业受益。
1 . 丰富对接活动形式,提高对接频次与质量。 要继续办好综合性供需对接会,同时根据不同产业、不同企业类型的特点,举办针对性更强的专场对接活动。例如,围绕装备制造业举办零部件供需专场,针对电子信息产业举办技术合作专场,面向中小微企业举办产品推广专场等。 2025 年,全市计划举办各类供需对接活动 场以上,其中专场对接会不少于 场,参与企业总数突破 * 家。要借鉴 高新区的经验,建立 “常态化+专题化”的对接机制,每月至少举办 场小型对接活动,每季度举办 场大型综合对接活动,确保企业合作需求得到及时响应。同时,要加强对接活动的前期筹备,精准收集企业供需信息,提前做好匹配工作,提高对接成功率。 高新区 2025 年计划开展 “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 次,力争促成合作项目 个以上,合作产值突破 亿元。
2 . 打造线上对接平台,提升对接便捷性与效率。 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建设全市统一的企业供需对接线上平台,实现企业信息发布、需求匹配、在线洽谈、合作签约等功能一体化。平台要具备智能匹配功能,根据企业的行业类型、产品需求、合作意向等信息,自动推送合适的合作对象,提高对接精准度。 2025 年,要确保线上平台入驻企业达到 家以上,发布供需信息 条以上,促成线上合作项目 个。同时,要加强平台运营管理,定期更新企业信息,保障信息真实性和安全性,为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线上对接环境。区已率先试点建设线上对接平台, 2024 年上线以来已吸引 * 家企业入驻,促成合作 * 项,下一步要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其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