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作为党的干部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近年来,**市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政策,以树牢服务宗旨、优化工作理念、夯实基础工作、提升管理质效为抓手,聚焦“源头、培养、管理”关键环节,全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为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提供坚实保障。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聚焦初任培训,筑牢履职根基。 一是科学设置课程体系。围绕“筑根基、明职能”目标,系统设置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保密安全教育、公文写作、公务员礼仪等12门入门课程,总课时达160学时,帮助新录用公务员全面了解公务员职业规范和工作要求,打牢从政基础。二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理论授课+案例分析+实地观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邀请业务骨干、专家学者进行专题授课,组织学员到红色教育基地、基层一线开展现场教学,安排模拟公文写作、情景模拟等实践课程,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严格培训考核管理。建立初任培训考核机制,从课堂表现、考试成绩、实践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考核合格者颁发结业证书,对考核不合格的学员进行补考或延长培训,确保培训质量,促使新录用公务员尽快适应机关工作。
(二)强化任职培训,提升履职能力。 一是紧扣中心工作需求。围绕“助转变、促担当”目标,聚焦全市重大战略、重点任务,设置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等专题课程,邀请市领导、部门负责人、行业专家开展专题讲座30余场,帮助新任职干部准确把握工作方向,提升推动中心工作能力。二是注重实践经验传授。创新运用“领导干部上台讲、信访接待案例讲、应急处突经验讲”等教学方式,组织领导干部分享工作经验和实践案例50余个,开展信访接待、应急演练等实践活动20余次,帮助新任职干部补短板、强本领,提升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三是加强培训跟踪问效。建立任职培训跟踪反馈机制,在培训结束后3个月内,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学员培训成果转化情况,收集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建议,为后续培训工作改进提供依据,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三)推进分类施教,满足多元需求。 一是开展专业能力培训。针对不同岗位特点和专业需求,组织开展经济金融、城市规划、生态环保等专业能力培训,邀请行业专家、业务骨干进行授课,举办专题培训班15期,培训公务员1000余人次,提升公务员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二是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实施公务员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选拔50名优秀年轻公务员参加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举办的研修班,组织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10批次,拓宽公务员视野,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领军人才。三是注重个性化成长辅导。建立公务员成长导师制度,为新入职公务员和年轻干部配备成长导师200余名,导师根据学员个人特点和发展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计划,通过定期谈心谈话、工作指导、经验分享等方式,帮助学员解决工作和成长中的问题,促进公务员个性化发展。
三、创新“窗口服务”,优化政务服务效能
(一)升级硬件设施,打造便民环境。 一是优化办公场所布局。全面升级改造“窗口式”办公场所,合理划分办公区域、自助服务区域和等候区域,总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办公区域实行开放式办公,方便群众与工作人员沟通交流;自助服务区域配备自助查询、自助办理设备20余台,满足群众多样化服务需求;等候区域设置市直机关图书角,提供各类书籍500余册,让群众在等待过程中享受阅读乐趣。二是完善服务设施配备。在办公场所配备饮水机、休息座椅、急救箱等便民设施,设置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同时,安装智能排队叫号系统、服务评价系统,实现服务流程智能化、透明化,提升群众办事体验。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整合各部门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目前,已实现9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群众办事效率大幅提升。
(二)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推出“一码通”查询平台。研发公务员政策“一码通”数字化查询平台,集成6大专题、31类具体业务,涵盖政策依据、程序要求、所需材料、表格模板等内容,群众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随地查询相关政策和业务办理信息,真正实现业务办理“一次性告知,一次性办结”,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访问量达10万余次。二是开展“帮办代办”服务。组建帮办代办服务队伍,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和办事不便群众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今年以来,已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2000余人次,解决群众办事难题1500余个,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三是推行“延时错时”服务。在办公场所实行“延时错时”服务制度,工作日中午和周末安排工作人员值班,为群众提供办事服务,有效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今年以来,累计提供延时错时服务5000余人次。
(三)强化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 一是建立服务质量监督机制。成立服务质量监督小组,通过现场巡查、视频监控、群众投诉等方式,对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效率、服务规范等进行全方位监督,每月开展服务质量评比,对排名靠后的窗口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督促整改落实。二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窗口工作人员服务质量纳入年度考核,制定详细的考核指标和评分标准,从业务办理、服务态度、群众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评先评优、职务晋升挂钩,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教育培训。定期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服务礼仪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业务标兵进行授课,不断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今年以来,已开展各类培训10余期,培训人员500余人次。
四、强化“管理效能”,激发队伍内生动力
(一)完善考核机制,树立鲜明导向。 一是构建多维考核体系。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涵盖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设置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对不同岗位公务员实行差异化考核。将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考核评价模式,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二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职务职级晋升、评先评优、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近三年,对考核优秀的300余名公务员给予表彰奖励,优先晋升职务职级;对考核不称职的20余名公务员进行诫勉谈话、岗位调整,树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鲜明导向,激发公务员干事创业热情。三是建立考核反馈机制。考核结束后,及时向公务员本人反馈考核结果,指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努力方向。同时,开展考核结果分析研判,总结工作经验,查找工作短板,为改进工作、完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严格日常管理,规范履职行为。 一是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开展公务员纪律作风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学习党纪法规、公务员行为规范等内容,签订廉洁从政承诺书2000余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违反工作纪律、作风不实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近三年共查处违纪违规公务员30余人次,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公务员良好形象。二是规范日常考勤管理。建立公务员考勤管理制度,采用指纹打卡、人脸识别等信息化手段,对公务员出勤情况进行实时记录和管理。严格请销假制度,对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等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将考勤情况与年度考核、绩效奖励挂钩,确保公务员在岗在位、履职尽责。三是强化八小时外监督。建立公务员“八小时外”监督机制,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社区反馈等方式,了解公务员在生活圈、社交圈的表现情况,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引导公务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维护公务员良好社会形象。
(三)健全激励机制,释放队伍活力。 一是完善表彰奖励制度。制定公务员表彰奖励办法,加大对在重大任务、重点工作中表现突出公务员的表彰奖励力度。设立“岗位标兵”“服务之星”等荣誉称号,每季度开展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激发公务员争先创优意识。二是优化职务职级晋升。严格执行公务员职务职级晋升政策,拓宽晋升渠道,优化晋升程序。建立职务职级晋升量化评分机制,对公务员的工作年限、工作业绩、考核结果等进行量化评分,按照得分高低进行晋升,确保晋升工作公平公正、规范有序,让公务员有盼头、有奔头。三是加强人文关怀。建立公务员谈心谈话制度,定期与公务员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公务员思想动态、工作生活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开展健康体检、心理疏导、文体活动等,关心关爱公务员身心健康,营造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增强公务员队伍凝聚力和归属感。
过去一段时间,**市在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效,但与新时代新要求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下一步,**市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及配套法规政策,持续优化公务员招录、培养、管理、服务等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公务员队伍建设质量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提供更加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