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XX县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二十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部署要求,坚定扛起新时代党的建设政治责任,紧紧围绕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刻体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定不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县委以更高站位明方向、以更强担当抓主责、以更实举措促落实,着力构建责任链条环环相扣、制度体系闭环运转、监督机制精准发力的工作格局,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压紧压实、纵深推进,政治生态呈现出向上向好新气象。
为推动县域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治理效能持续增强,现将上半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聚焦主责主线,深植信仰根脉、筑牢思想根基
县委始终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工程,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线,持续推动理论学习系统化、常态化、实效化,着力实现“铸魂育人、强基固本、知行合一”的目标导向,不断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魂。
(一)学深悟透凝共识,思想引领扬旗帜。
聚力开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将其作为年度党建工作的核心任务高位推进。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上率下,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组织专题学习达到十五次。制定出台《XX县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实施方案》,构建县级领导包联机制,推动全域覆盖、全员参与。先后举办县级专题培训班三期,培训党员干部两千八百余人次,教育引导干部知敬畏、守规矩、明底线。持续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组织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开展“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主题活动,推动党的纪律规矩真正入脑入心。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上半年各级党组织累计开展“第一议题”学习XX余次,实现理论学习无死角、全覆盖。丰富学习载体,依托“学习强国”、党建云平台等,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规范学习档案管理,统一要求党员干部撰写心得体会,强化理论学习的思维渗透力与实践转化力。
(二)统筹推进强机制,精准发力抓长效。
建立健全常态长效的学习贯彻机制,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植基层、融入日常。成立由县委书记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强化整体统筹与制度支撑。制定年度理论学习计划,细化重点任务、方式路径和考核标准,确保学有所本、行有所据。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规范,做到学习教育有形有感有效。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将积分结果与民主评议、评先评优挂钩,激发学习内生动力。持续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工程,分批组织党员入校培训,提升政治素养与履职能力。组建理论宣讲专班,构建县级领导、专家学者、基层骨干“三级宣讲矩阵”,深入机关、企业、校园、乡村开展宣讲活动二百余场次,覆盖群众三万余人次。创新推行“理论+文艺”融合宣讲,借助文艺演出、情景剧、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形式,让党的理论“说得出、听得懂、记得牢”。
(三)融会贯通促转化,知行合一见实效。
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制定《XX县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绘制时间表、路线图,明确责任链。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建立县级领导联系点制度,推动每位县级领导联点包片、定期下沉调研。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梳理形成民生项目清单,年初承诺办实事五十件,现已完成三十二件,惠及群众广泛。探索建立学习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各级党组织把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深度融合,在推进发展中检验学习成效。组织开展“学思践悟促发展”主题实践,引导党员干部在学中思、思中悟、悟中干,努力实现“理论有温度、行动有力量”。
二、扛牢政治责任,把准航向立根固本不偏向
县委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严守政治纪律规矩,严明政治标准方向,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推动全县上下在政治立场上立得稳、方向上辨得清、行动上跟得紧,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不折不扣。
(一)筑牢理论高地,强化政治统领效能。
深入贯彻《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结合县情制定实施XX县党员教育培训五年规划,构建分层分类、精准覆盖的培训体系。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坚持学在先、走在前,上半年累计集中学习十三次、专题研讨六次,始终把“理论清醒”作为“政治清醒”的前提保障。创新建立理论学习考核机制,把学习质效纳入领导班子和干部年度考核体系,组织开展领导干部理论测试,倒逼学真学实。健全理论学习督查体系,定期开展督促指导,防止“走马观花”“应景过关”。持续推进党校主阵地提档升级,投入资金五百万元用于办学条件改善,新建多媒体教室三个、研讨教室两个。组建由二十名专兼职教师构成的师资队伍,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体系,编写《XX红色故事》等教材,将革命传统与本土实践深度融合,增强党性教育感染力、穿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