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交流:坚持“三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研讨交流:坚持“三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库集
研讨交流:坚持“三聚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当前,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地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举措。结合工作实践和调研思考,笔者认为优化营商环境需要重点聚焦三个维度,现就此展开交流探讨。

聚焦市场主体需求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首要任务。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获得感是衡量营商环境优劣的根本标准。要建立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机制,通过”企业家座谈会””营商环境会客厅”等形式,面对面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开展”营商环境体验官”活动,邀请企业代表全程体验办事流程,查找痛点堵点。推行”企业点单、政府接单”服务模式,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销号式办理。重点解决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等企业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如设立中小企业转贷基金、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等。建立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通过大数据匹配自动兑现政策,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只有真正站在企业角度想问题、办事情,才能让营商环境优化举措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聚焦政府职能转变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关键。 政府是营商环境的塑造者和维护者,其服务效能直接影响市场活力。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四级四同”标准化管理。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综合许可证。建设”一网通办”平台,推动更多事项”全程网办””跨省通办”。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至规定时限以内。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创新监管方式,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互联网+监管”,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干扰。通过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推动政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聚焦法治环境建设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能给企业稳定预期。要完善营商环境法规体系,制定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配套措施。加强产权保护,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定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提高商事案件审判效率,设立商事纠纷速裁团队,推广”示范判决+集中调解”模式。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开展政府承诺事项专项清理,杜绝”新官不理旧账”。建立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和督办机制,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行为严肃问责。只有让各类市场主体在法治框架内公平竞争,才能真正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