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一个关乎队伍活力、事业兴衰的重要议题——年轻干部“躺平思想、缺乏担当”问题的专项整治。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生力军,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关键力量。然而,近期在调研和日常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年轻干部中存在着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回避矛盾、推诿扯皮等“躺平”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个人成长,更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阻碍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因此,开展此次专项整治工作,既是形势所需,也是民心所向,更是我们每一位领导干部的责任所在。下面,我围绕这一主题,谈几点看法和要求。
一、认清形势,深刻理解整治“躺平思想”的紧迫性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挑战与机遇并存。面对这样的时代背景,我们的年轻干部本应是最具活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先锋。然而,“躺平思想”的滋生,却让一些年轻干部失去了应有的锐气和斗志,他们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困难缺乏勇气,对群众缺乏感情,这种状态与新时代的要求格格不入,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去甚远。
“躺平”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逃避。它不仅关乎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关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一个团队、一个组织,如果年轻干部都选择“躺平”,那么谁来担当?谁来创新?谁来引领未来?因此,整治“躺平思想”,激发年轻干部的担当精神,是我们当前必须解决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深入剖析,找准“躺平思想”产生的根源
“躺平思想”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其背后有着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组织因素。从社会层面看,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一些年轻干部缺乏了前辈们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对困难和挑战的承受能力减弱;从心理层面看,面对高压的工作环境和激烈的竞争,部分年轻干部产生了焦虑、迷茫等情绪,进而选择逃避;从组织层面看,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等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削弱了年轻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是“躺平思想”产生的重要原因:
一是理想信念动摇。部分年轻干部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不深、理解不透,导致在面对复杂局面时,容易迷失方向,失去动力。
二是责任意识淡薄。一些年轻干部对岗位职责认识不清,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认为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途径。
三是能力素质不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部分年轻干部感到力不从心,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在工作中畏首畏尾,不敢担当。
四是激励机制不完善。一些地方和单位在干部激励方面存在不足,对年轻干部的成长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使得年轻干部感到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认可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