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市工商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强化政治引领,服务中心大局,加强组织建设,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一、2025年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取得新成效。 2025年上半年,通过组织专题学习会、座谈会、培训班等形式,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深刻领会“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方针政策,切实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市工商联创新形式载体,联合市委统战部、市委党校等部门,开展“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覆盖民营企业家、商会代表等。同时,充分利用红色教育资源,组织民营经济人士赴革命圣地开展现场教学,引导他们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精神力量,坚定发展信心。市工商联还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评选表彰“优秀民营企业家”“光彩事业先进集体和个人”等活动,树立了一批听党话、跟党走,勇于创新、诚信经营的民营经济人士典型,营造了比学赶超、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二)服务中心大局,促进“两个健康”迈出新步伐。 在政企沟通方面,市工商联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形势分析会、政企座谈会,邀请市政府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民营企业家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诉求,协调解决困难。上半年,共收集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涉及融资、用工、市场准入、政策落实等方面,通过协调市发改委、市金融局、市人社局等部门,推动解决问题,企业满意度达较高水平。在推动政策落实方面,市工商联积极参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的起草和修订工作,并组织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帮助企业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同时,加强与市政协、市委统战部的联动,通过提交提案、调研报告等形式,为民营经济发展建言献策,推动相关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在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方面,市工商联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联合市科技局、市工信局等部门,开展“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技术交流会等活动,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半年,共推荐项目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帮助企业申请专利,有效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加强组织建设,自身建设水平得到新提升。 在商会建设方面,市工商联深入推进“四好”商会建设,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商会建设的目标任务、标准要求和保障措施。同时,加强对商会的指导和服务,定期召开商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开展商会负责人培训,提升商会规范化建设水平。上半年,新建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商会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市工商联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干部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提升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关心干部成长,营造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市工商联积极推进“数字工商联”建设,升级完善了市工商联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通了“民营经济服务热线”,建立了民营经济人士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存在问题与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方式创新不足制约服务效能提升。 当前,市工商联在服务民营经济过程中仍存在服务模式单一化、精准化不足的问题。尽管已搭建政策宣讲、银企对接等基础服务平台,但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与传统制造业、大型集团与小微企业间的差异化需求,尚未形成分层分类的服务机制。对初创企业亟需的股权设计辅导,或外贸企业关注的跨境合规指导等专项服务供给不足;线上服务多停留在信息推送层面,缺乏基于行业大数据的智能匹配功能。
(二)商会发展失衡影响整体功能发挥。 全市商会建设呈现两极分化态势,一方面,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商会运作规范,年均开展品牌活动xx场以上,会员满意度达xx%;另一方面,30%的商会存在空心化现象,表现为理事会形同虚设、年度活动不足3次、会费收缴率低于xx%。农产品商会甚至连续两年未召开会员大会,导致行业标准制定滞后。这种结构性矛盾既削弱了商会在政企沟通中的桥梁作用,也制约了产业链协同效应的形成。需要重点完善商会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先进带后进的结对帮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在商会间的动态调配。
(三)调研深度不足限制决策参考价值。 现有调研工作存在三多三少现象,面上普查多、蹲点解剖少;问卷收集多、模型分析少;问题描述多、解决方案少。开展的民营经济成本压力调研中,xx%的问卷为选择题形式,未能挖掘原材料波动背后的供应链短板;对隐形壁垒的研究仅停留在政策梳理层面,缺乏对审批流程中xx个冗余环节的实证追踪。建议构建课题长负责制,联合高校智库建立民营经济观测点,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分析x万家企业的工商投诉数据,将调研触角从宏观政策层面延伸至微观操作层面。
三、2025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政治引领,筑牢民营经济思想根基。 2025年下半年,市工商联将把政治引领作为首要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系统推进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在理论学习方面,构建“专题培训+研讨交流+实践教育”三位一体的学习体系,每季度举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会,邀请中央党校专家、优秀企业家代表进行专题辅导,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的部署,深入阐释“两个健康”的深刻内涵。特别是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提出的六方面政策举措,将组织全市重点民营企业负责人开展为期3天的封闭式轮训,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推动政策理论转化为企业发展实践。在理想信念教育领域,创新打造“红色领航”工程,依托本市3个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计重走创业路、对话改革先锋等沉浸式课程;开发“新经济·心向党”线上学习平台,设置党史微课堂、企业家精神谱系等12个专栏,实现日均在线学习人数突破xxx人次。
(二)构建服务体系,激活民营经济发展动能。 促进“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市工商联将重点打造四大服务矩阵。在政企沟通层面,建立“1+3+N”协同机制,联合市发改委等xx个部门设立民营经济观察点,开发亲清政企数字化平台,实现企业诉求“扫码提报—智能分办—限时反馈”闭环管理,确保xx%以上的共性诉求在15个工作日内得到响应。针对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组建由50名专家构成的政策翻译官团队,编制《民营经济政策工具包》,开展送策入企百日行动,通过“直播解读+驻厂辅导+效果评估”的组合拳,力争使政策知晓率提升至xx上。在创新驱动方面,实施三个一百工程,组织民企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设立产业创新基金,培育 “专精特新”标杆项目。重点联合市科技局打造科创会客厅,每月举办技术需求揭榜挂帅活动,建立民营企业创新积分制,对研发投入强度前的企业给予税收抵扣、用地指标等差异化激励。社会责任领域将实施“万企兴万村”升级版,引导民营企业结对帮扶乡村振兴重点村,构建“特色产业培育+数字电商赋能+人才孵化支撑”的全链条帮扶模式;完善光彩事业星级评价体系,设立民营企业公益指数排行榜,推动年度公益捐赠总额突破xx。特别要建立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金融信贷、项目申报的联动激励机制,形成“善行有回报”的正向循环。
(三)强化组织保障,夯实事业发展基础支撑。 保各项工作高效推进,市工商联将实施三大基础性工程。在商会建设方面,制定《“四好”商会星级评定管理办法》,开展一会一品创建活动,重点培育xx范商会,建立商会秘书长持证上岗制度,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商会党建阵地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突出专业赋能,实施金蓝领培养计划,开设民营经济治理、产业链分析等8个专题研修班,推行导师帮带制,选派年轻干部到龙头企业挂职锻炼,建立“日常考核+年度述职+企业评议”的三维评价体系。数字化转型将投入500万元建设云联百业智慧平台,集成政策匹配、信用评价、供应链对接等18项功能,接入城市大脑数据中枢,开发民营企业运行监测预警模型。每季度召开“比学赶超”现场会,对创新性举措实行备案容错,形成“谋划—执行—反馈—提升”的螺旋上升工作闭环。通过建立民营经济研究院、发布年度民营经济发展蓝皮书等举措,持续提升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水平,真正把工商联建设成为让党委政府放心、让民营企业满意的民营经济人士之家。
2025年上半年,市工商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民营经济人士,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下半年,市工商联将以此为新的起点,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开创工商联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