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仰之笔”定方向、“律己之笔”立规矩、“初心之笔”暖民心,这篇“八项规定”材料很出彩!

“执笔有力,落笔有心”

01

作风建设类文章,最忌空喊口号、堆砌词藻,难在写得真、写得实、写得人有代入感。这篇林挺、曾翔联合撰写的《执规矩之笔 画人生方圆 当时代主角》,却用“信仰之笔、律己之笔、初心之笔”三支笔,落点在“思想方圆、作风方圆、为民方圆”三个维度,结构稳、语言实、逻辑透,写出了党员干部该有的姿态与风骨,是一次理想与现实交汇的表达范本。

文章通过“比兴手法”与“工整排比”相结合的方式,将八项规定学习教育转化为一场“画方圆、立规矩”的思维训练与实践考验。全文金句频出,节奏紧凑,不仅写出了制度规范的“硬边框”,也勾勒出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画像”,是一篇值得“拆结构、学节奏、抄金句”的高水平理论佳作。

02

第一笔:信仰为墨,画好“思想方圆”的根与魂

文章起笔即高屋建瓴,以“信仰之笔”切入,把理论学习与党性锤炼有机结合。关键词如“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负面清单”层层递进,特别强调“用整块时间与碎片时间结合”“学习过程即是党性修养过程”等观点,语言鲜活、切中要点。

这一段不仅点出了“学什么”“怎么学”,还回答了“为什么学”。“革命理想高于天”“原原本本学原文”与“身边案例警醒教育”并置,形成“思想理论+纪律实践”的双向牵引,是写“思想站位类段落”的典范写法。

03

第二笔:律己为尺,画出“作风方圆”的硬与实

本段以“自我革命”为骨架,明确指出作风建设不能绕、不能虚,必须从严从实、刀刃向内。语句如“公与私的警戒线、情与纪的分界线、是与非的高压线”,三线并举,增强节奏感与画面感,提升了表达张力。

特别是“如履薄冰找风险点,以最严手段抓整改”的表述,将作风问题从“自查—共查—共改”三个层面铺开。语言上拒绝空泛,表达中兼具警醒与实操,是一段“说理+落点”融合度极高的佳段。

04

第三笔:为民为轴,画实“为民方圆”的温与度

文章收笔落在“为民服务”这一作风根本,提出“把问题清单变成履责清单”“一棒接一棒跑”的写法,有节奏、有力度,更有温度。从“田间地头”到“街头巷尾”,从“群众心底声”到“群众金点子”,整段语言走心、逻辑走实。

“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摆花架子、不耍假把式”等贴近群众的用词,使这段充满烟火气,也增强了现实质感。特别强调“群众参与、群众监督、群众评价”,体现了作风建设的“感知力”与“感染力”,让这篇理论文走出了文本,也落进了民心。

05

写在最后:不是笔尖起落的描摹,而是信念落地的自省与自励

整篇文章不仅有语言技法的张力,更有作风主题的厚度。三段落结构如三笔齐发,从思想根基、行为操守到群众立场,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 信仰之笔:定方向、立根本;
  • 律己之笔:强约束、塑品格;
  • 初心之笔:接地气、走民心。

一句话总结:这不是一篇写作上的“比喻秀”,而是一篇逻辑与信仰同行、制度与情怀并进的作风好文。每位笔杆子在写“八项规定”学习教育材料时,都该拿它来“比标准、找感觉、学框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