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在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文库集
在2025年全省乡村产业工作推进会上的交流发言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县积极探索产业兴村发展模式,促进企业、村集体和农户优势互补、利益互联,实现“乡乡有产业、村村有企业、户户有收益”。我县先后列入全国100个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

一、扶持企业发展,产业集群快速形成

(一)创新投融资模式扶企业。 一是政策整合强统筹。紧紧抓住国家整合涉农资金“四到县”等政策机遇,建立跨部门资金统筹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涉农资金进行系统整合。通过优化资金使用流程,把投资方式由“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投资转变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集中投资,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资金保障。二是创新模式聚资源。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投资金、搭建平台建基地、引入主体抓经营”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以政府资金为撬动支点,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推动资金向园区流动,实现产业发展要素的高效配置。自2018年以来,共整合投入财政涉农资金5.14亿元,引入经营主体投入5.18亿元,有力推动了产业园区建设。三是风险防控保安全。在创新投融资模式过程中,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防控体系。对重大投资项目进行科学论证和风险评估,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为产业集群发展筑牢风险防线。

(二)加大金融贷款帮企业。 一是创新投入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银行“334”项目资金投入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和资金比例。政府投入30%财政资金,重点完善水电路和种植大棚、养殖圈舍等固定设施建设,改善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引进龙头企业投入30%自有资金,用于建设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撬动金融部门投入40%信贷资金,为企业提供经营环节流动资金,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投入不足等问题。二是深化银企合作。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组织银企座谈会、项目推介会等活动,加强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发个性化金融产品,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完善信用体系。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完善信用评价机制。对信用良好的企业给予信贷优惠和政策支持,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惩戒,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三)搭建平台引企业。 一是成立专业公司。由政府注资成立农业投资开发公司和工业投资开发公司,明确公司职能定位,负责园区基地建设和资产运营管理。通过专业化运营,提高园区建设和管理水平,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定制服务设施。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量身规划建设温室大棚、标准化生产车间、冷链物流设施等。企业只需支付租金就可“拎包入住”,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和运营风险,提高企业入驻积极性。三是强化招商引企。制定精准招商政策,明确招商重点和方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先后引入昆明花拍中心、**云秀花卉等一大批省内外龙头企业。截至目前,已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户、州级农业龙头企业25户,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4户,带动形成集生产、加工、冷链、物流、仓储、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二、优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活力倍增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深化审批改革。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暧心行动”,进一步提升“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成果。优化项目并联审批流程,建立“一窗受理、并联审批、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提高审批效率。完善精准招商机制,加强项目策划包装和对接服务,提高招商成功率。二是强化联系帮扶。建立完善县级领导和县级部门联系帮扶重点企业制度,31名县级领导挂点联系重点企业。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企业提供“保姆式”“娘家式”服务,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支持,实现企业招得来、稳得住、能发展。三是加强监督考核。建立营商环境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对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监督检查。将营商环境建设纳入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落实不到位、企业反映强烈的部门进行问责,确保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