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近年来,**区聚焦“可靠的职业安全、合理的利益分配、充分的社会保障、有效的社会融入”等新就业群体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强化政治引领,创新方法、建强组织、完善机制、精准服务,加力打造一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今年2月,入选全省2025年度新兴领域党建“双融双创”创新区。
(一)市场化运营暖“新”阵地。 创新运营模式。坚持以“场地换服务”理念,在全省率先推行第三方骑寄公司运营暖“新”驿站工作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专业运营公司,盘活社区闲置用房,改造建设暖“新”驿站。运营公司负责驿站日常管理和维护,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车辆维修、租车卖车、充电换电、24小时免费道路救援等“一站式”服务,实现第三方提升收益、“小哥”增加收入、社区减少开支、驿站可持续化经营的共赢局面。完善服务功能。在暖“新”驿站内设置休息区、阅读区、餐饮区等功能区域,配备空调、饮水机、微波炉、免费WiFi等设施,为新就业群体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与周边商家合作,推出专属优惠服务,如餐饮折扣、购物优惠等。同时,设立快递代收代发点,方便“小哥”收发快递,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已建成暖“新”驿站7处,常态化服务新就业群体4000余人,日均服务人次达500余人。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暖“新”驿站服务质量考核机制,制定服务标准和考核细则,定期对运营公司服务质量进行评估。设立意见箱和投诉电话,及时收集新就业群体反馈意见,对服务不到位的情况进行督促整改。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驿站管理,通过成立驿站自治委员会,共同协商解决驿站运营中的问题。
(二)个性化提供暖“新”服务。 整合服务资源。积极整合长者食堂、医院、律所等服务资源,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体检、法律咨询、“8元吃饱”套餐等特色服务。与医院合作,定期组织健康体检活动,为“小哥”们建立健康档案;与律所合作,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和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提高新就业群体的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2024年,累计开展免费体检活动10次,服务人员800余人次;举办法律知识讲座20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0余人次。精准对接需求。链接职能部门、爱心企业等65项社会资源,联合开展“微心愿”意见诉求征集活动。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新就业群体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将“需求清单”转化为“服务清单”。建立“微心愿”办理跟踪机制,明确责任人和办理时限,确保每个心愿都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解决。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微心愿”活动200余次,收集办理意见诉求600余条,服务覆盖7000余人次。拓展服务内容。针对新就业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拓展服务内容,如为有学习需求的“小哥”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为子女在本地就学的“小哥”提供入学政策咨询和协助办理服务;为有创业意愿的“小哥”提供创业指导和政策扶持等。同时,建立新就业群体人才库,对表现优秀的“小哥”进行重点培养和推荐,为其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三)系统化建设暖“新”场景。 打造友好社区。深化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区建设,通过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优化社区服务、营造社区文化氛围等方式,打造30余个友好社区场景。在社区设置新就业群体服务中心,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权益维护等服务;建设社区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免费向新就业群体开放;举办社区文化节、邻里节等活动,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区归属感和融入感。建设友好商圈。链接招募友好商家170余家,在商圈内设置新就业群体休息点、饮水点、充电点等设施,为“小哥”们提供便利服务。鼓励商家推出针对新就业群体的优惠活动,如消费折扣、积分兑换等。同时,在商圈内开展文明经营宣传活动,引导商家尊重和关爱新就业群体,共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解决实际问题。推行“骑鲁通”扫码进社区,化解网约配送员群体“进门难”问题,目前已有40余个封闭小区纳入试点。在小区设置“暖蜂泊位”74处,规范车辆停放秩序;搭设物品“临存区域”139处,方便“小哥”临时存放物品。同时,加强与物业公司的沟通协调,解决新就业群体在进入小区、停放车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为“小哥”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三、融入基层治理提效能
(一)沉浸式融入社区管理。 建立结对服务机制。推行社区网格员与新就业群体“1+N”结对服务联系机制,明确网格员与新就业群体的结对关系和服务职责。引导1000余名新就业群体到社区报到,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治理等工作。建立定期沟通交流制度,网格员每月至少与结对“小哥”进行一次面对面交流,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和需求,及时提供帮助和服务。选聘兼职网格员。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熟悉小区、流动性强的优势,选聘网约配送员、外卖员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常态化开展“隐患随手拍”活动。制定兼职网格员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考核标准和奖励机制。建立信息上报平台,方便兼职网格员及时上传发现的居民矛盾、环境卫生、城市治理等问题线索。目前,已选聘兼职网格员400余名,提交问题线索700余条,问题解决率达90%以上。加强协同治理。建立社区与新就业群体协同治理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难点问题。组织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环境整治、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引导其自觉维护社区环境。同时,鼓励新就业群体利用自身职业特点,为社区提供信息反馈和服务支持,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二)多元化开展志愿服务。 培育特色品牌。依托“新新向党”综合管理平台,结合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和服务需求,培育打造“泰有爱”等10余个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制定品牌建设方案,明确品牌定位、服务内容和发展目标。加强品牌宣传推广,通过媒体报道、网络宣传、活动展示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组建志愿服务队。以特色品牌为引领,组建志愿服务队50余支,吸纳新就业群体志愿者2000余人。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和意愿,将志愿服务队分为应急救援、关爱帮扶、文明宣传等不同类型,开展针对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志愿服务队管理制度,规范队伍招募、培训、考核等工作流程。开展丰富活动。发挥“小哥”熟悉小区的优势,开展代买物资、代送药品、独居老人“窗帘行动”、特殊人群“守护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600余次,参与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组织志愿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和关怀。同时,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环境保护等重点工作,开展文明劝导、垃圾分类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三)信用制管理激发活力。 完善积分体系。将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纳入街道“一网三联”积分兑换场景,为在驿站登记的“小哥”发放积分卡。设定参与基层治理、志愿服务、文明行为等多个积分项目,明确积分标准和兑换规则。建立积分管理系统,实现积分的实时记录、查询和兑换,确保积分管理公平、公正、公开。丰富兑换内容。拓展积分兑换渠道和内容,将积分用于抵扣房租及电动车租赁、维修费用,兑换日用品、学习资料、电影票等。与周边商家合作,推出积分兑换专属商品和服务,提高新就业群体参与积分兑换的积极性。同时,设立积分排行榜,对积分靠前的“小哥”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其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强化结果运用。将积分管理结果与新就业群体的评优评先、权益保障、职业发展等挂钩。对积分较高的“小哥”,在推荐入党、评选优秀员工、享受政策优惠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建立积分反馈机制,定期向新就业群体反馈积分情况和使用建议,引导其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提升职业能力促发展
(一)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定制培训课程。联合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根据网约车、外卖配送、直播电商等不同行业特点,定制专业技能培训课程。针对网约车司机,开展安全驾驶、应急处理、服务礼仪等培训;对外卖配送员,进行配送技巧、交通安全、沟通能力等培训;对直播电商从业者,开展直播策划、产品营销、粉丝运营等培训。2024年计划开设培训课程20门,覆盖新就业群体3000人次。创新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线上通过网络平台提供视频课程、在线答疑等服务,方便新就业群体随时随地学习;线下组织集中培训、实地观摩、案例分析等活动,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建立培训师资库,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优秀从业者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质量。强化培训考核。建立培训考核机制,对参加培训的新就业群体进行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证书,作为职业能力的重要证明。对考核不合格者,安排补考或重新培训,直至掌握相关技能。同时,将培训考核结果与企业用工、职业晋升等挂钩,激励新就业群体积极参加培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二)搭建职业发展平台。 建立人才晋升通道。引导企业建立健全新就业群体职业发展体系,设置管理、技术等不同晋升通道。制定岗位晋升标准和考核办法,明确晋升条件和程序。鼓励企业对表现优秀的“小哥”进行岗位晋升,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同时,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在职称评定、技能等级认定等方面给予新就业群体政策支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定期举办网约车司机安全驾驶技能竞赛、外卖配送员服务技能大赛、直播电商带货大赛等职业技能竞赛活动。通过竞赛,激发新就业群体学技能、比技能的热情,选拔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对竞赛优胜者给予荣誉表彰、物质奖励,并推荐参加更高层次的技能竞赛,提升其职业竞争力。提供创业扶持服务。建立新就业群体创业服务中心,为有创业意愿的“小哥”提供创业政策咨询、项目策划、资金对接、场地支持等一站式服务。联合金融机构推出创业贷款优惠政策,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组织创业成功人士开展经验分享会和创业指导活动,帮助新就业群体提高创业成功率。2024年计划扶持新就业群体创业项目50个,带动就业200余人。
(三)加强行业文化建设。 培育行业精神。深入挖掘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行业内涵,提炼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行业精神,如敬业奉献、服务至上、创新进取等。通过开展行业精神宣讲、主题演讲比赛、文艺创作等活动,加强对行业精神的宣传和推广,引导新就业群体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行业认同感。打造行业文化品牌。结合行业特点和地域文化,打造具有影响力的行业文化品牌。如举办网约车司机文化节、外卖配送员风采展示活动、直播电商文化周等,展示新就业群体的工作风貌和文化特色。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利用媒体、网络等渠道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行业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行业氛围。建立行业文化交流平台,组织新就业群体开展经验交流、技能分享、文体活动等,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鼓励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关心关爱员工,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同时,加强对行业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行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尚。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