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召开党工委2025年第三次重点项目调度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的决策部署,分析当前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压实责任、攻坚克难,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刚才,各项目牵头单位汇报了进展情况,相关分管领导作了点评,讲得都很具体、很到位。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切实增强重点项目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是产业升级的“助推器”,更是民生改善的“强引擎”。今年以来,全区上下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当前项目 推进仍 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一)肯定成绩,坚定发展信心 。 一是项目储备更加充实。围绕“3+2”产业体系(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两大新兴产业),新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超500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产业项目占比达75%。二是推进机制不断完善。落实“五个一”工作法(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建立“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对滞后项目实行挂牌督办,项目开工率达85%。三是要素保障持续加强。通过“标准地”改革供应工业用地1200亩,争取专项 债资金 15亿元,协调金融机构发放项目贷款30亿元,有效缓解了资金、土地等瓶颈制约。
(二)正视问题,保持清醒头脑 。 一是项目进度不平衡。35个重点项目中,仍有5个项目未达时序进度,其中2个产业项目因规划调整导致土地手续办理滞后,1个基建项目因资金缺口停工。二是招商质效有待提升。新签约项目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不足40%,亩均税收30万元以上项目仅占35%,与“精挑细选选好商”要求仍有差距。三是服务效能还需优化。部分审批事项仍存在“体外循环”现象,企业反映的“用水难”“用电贵”问题解决周期较长,影响了项目推进效率。
(三)抢抓机遇,增强使命担当 。 从宏观政策看,国家加大“两新一重”建设力度,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政策工具持续发力,为我们争取资金提供了窗口期。从区域竞争看,周边开发区纷纷推出“零地价”“税收返还”等优惠政策,项目落地门槛越来越高,我们必须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