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要打造机制“持续选树”。 劳模不应是一年评一次的荣誉,更应是一种持续传承的机制。要完善劳模推荐评选机制,拓宽先进人才来源,把更多奋斗在一线、苦干实干巧干的普通劳动者选出来、立起来、亮起来,形成“人人学先进、处处有榜样”的生动局面。
三要激发群众“学习热情”。 要将劳模精神融入全市干部教育、青少年成长和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引导各单位开展“向劳模看齐、与先进比拼”活动,让“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从口号变为共识,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市上下厚植“奋斗最光荣”的价值根基。
二是点燃实干引擎,勇攀开放强市的产业高峰
当前,我市正处在跨越赶超、后发突围的关键窗口期。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滚石上山的韧劲,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聚焦“四培工程”,推动发展理念从“拼资源”向“拼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从“靠天吃饭”向“靠智发力”跃升。
这一战略方向的核心发力点,正是靠一支有理想、有技术、有韧性的劳动者队伍来承载和推动。劳动者就是城市产业崛起的“压舱石”,更是项目落地的“生力军”。
一要狠抓项目建设,打响“首战之仗”。 当前,全市上下正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资金链。各行业要主动围绕市里确定的“十大产业链”发力攻坚,落实好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管理,做到目标任务“日清月结”,工作节点“挂图作战”,推动重点项目一个个上马、一批批投产、一点点见效。
二要注重技术升级,跑出“转型加速度”。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的是新型劳动者。要持续推动传统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广泛组织技能大比武、岗位练兵活动,鼓励企业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职工书屋”,让职工变“技能工”为“创客匠”,以实干托起实业,以技能撑起未来。
三要强化竞进导向,汇聚“全员合力”。 劳动不是少数人的冲锋,而是集体的奔跑。要健全“人人有目标、人人压担子、人人争上游”的绩效体系,让先进者得红利、担当者受褒奖、落后者有压力,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让人人在岗位上发光、在本职中争先。
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使命感,在推动产业强市的主战场上挑大梁、打硬仗、当先锋!
三是厚植关爱土壤,奏响尊重劳动的时代强音
一座城市是否有温度,关键要看能否“善待双手、礼敬汗水”。我们要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真正让劳动者“干得安心、过得体面、活得有尊严”。
一要织密“权益保障网”。 要加强劳动用工领域执法监管,严查欠薪、拖保、超时等违法行为,坚决守住“底线红线”。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新就业形态群体的职业安全、收入水平、平台责任,推动出台灵活就业者工伤保险、养老补贴、健康体检等制度,为他们提供“有制度兜底、有组织靠拢、有政策托底”的安全感。
二要扩宽“成长上升路”。 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大师”的人才成长通道,探索与学历提升、职称评审、薪酬待遇挂钩机制,真正让技术型人才“站得高、走得远、干得稳”。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员工荣誉墙”“积分奖励制”“技能大师带徒制”,让“实干者有平台、奋斗者有舞台”。
三要擦亮“工会服务牌”。 各级工会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把工会建成“职工之家”“温暖港湾”。要用好“12351”热线平台,推广“智慧工会”服务终端,实现线上“随时查”、线下“就近办”。要扎实推进劳模健康体检、子女入学、疗休养等关爱措施,把工会的温度、党委政府的温情,传递到职工心坎上。
尊重劳动,就要从制度设计上落实,从日常服务中体现,从社会风尚里传播。要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昂首挺胸地说:“我的城市,关心我的努力;我的奋斗,有被认真看见。”
同志们,时代以奋斗者为本,历史以实干家为名。劳动创造世界,也成就每一个梦想。“五一”不仅是节日,更是一个召唤——它召唤我们铭记初心,继续前行;它召唤我们崇尚奋斗,崇尚实干;它召唤我们肩扛使命,奔赴光明。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扬“劳动光荣、实干为荣”的价值旗帜,用智慧挥洒时代风采,用奋斗擘画发展蓝图,用创造点亮幸福生活,共同唱响新时代常德劳动者的最强音!
最后,衷心祝愿全市广大劳动者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事业顺利、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