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企业座谈会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

大家好!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更是企业扎根发展的“阳光雨露”。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标杆城市”目标,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魄力、躬身服务的实干担当,持续破解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今天,我从五个方面分享我市在优化营商环境中的探索与实践,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互学互鉴。

一、以“政策破题”激发活力,打造精准滴灌的“政策工具箱”

(一)靶向施策,让政策更懂企业“心思” 。政策的精准性在于对企业需求的深度洞察。 ** 市摒弃“一刀切”的粗放模式,建立“企业需求反向定制政策”机制:针对初创企业,推出“创业孵化包”,涵盖场地补贴、税费减免等“成长护航”政策;对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技术攻关专项”,在研发投入、设备更新等环节给予阶梯式奖励;对龙头企业,则实施“领航计划”,通过“一企一策”解决跨区域协作、产业链配套等难题,真正实现“企业需要什么,政策就供给什么”。

(二)贯通链条,让政策跑赢企业“脚步”。 政策落地的速度,决定企业发展的进度。我市创新构建“政策直达快享”体系:一方面,搭建“政策智能匹配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企业经营数据,自动推送适配政策;另一方面,组建“政策宣讲团”,深入园区、车间开展“送策上门”活动,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同时,建立“政策兑现绿色通道”,简化申报流程,推行“免申即享”“即报即兑”,确保政策红利第一时间直达企业。

(三)动态校准,让政策跟上市场“节奏”。 市场环境瞬息万变,政策必须保持“动态进化”。我市建立“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定期开展政策效果评估,通过企业满意度调查、第三方机构测评等方式,收集政策执行中的堵点问题。针对反馈意见,及时优化调整政策细则,比如将部分补贴从“事后申报”改为“事前预支”,将“企业自评”升级为“数据核验”,确保政策始终贴合市场实际需求。

二、以“流程再造”提升效能,跑出极简高效的“政务加速度”

(一)整合环节,让办事像“网购”一样便捷。 繁琐的审批流程曾是企业的“心头病”。 ** 市以“用户思维”重塑政务服务体系,将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整合为“一件事一次办”:企业开办实现“一窗受理、半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推行“多规合一、并联审批”,通过精简材料、压缩时限,让企业办事从“跑断腿”变为“点鼠标”。同时,推出“政务服务地图”,清晰标注办事地点、流程、材料,让企业办事“一看就懂、一次办成”。

(二)数字赋能,让数据“跑腿”代替企业“跑路” 。数字化转型是提升政务效能的“金钥匙”。 ** 市打造“一网通办”智慧平台,实现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等高频事项全程线上办理,并引入智能填表、自动核验等功能,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通过打破部门数据壁垒,平台可自动调取企业社保、税务等信息,推动“零材料提交”成为常态。此外,推出“政务服务APP”,企业随时随地可预约办事、查询进度,真正实现“指尖上的政务服务”。

(三)全程帮办,让服务从“能办”升级为“好办”。 政务服务不仅要“办成事”,更要“办好事”。 ** 市组建专业化帮办代办队伍,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周期”服务: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帮办专员全程跟进,协助准备材料、协调部门、解决问题;针对重大项目,成立“市级领导牵头、部门联动”的服务专班,通过现场办公、限时办结,确保项目“拿地即开工、建成即投产”。同时,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兜底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让政务服务有速度更有温度。

三、以“要素保障”夯实根基,构建优质高效的“发展生态圈”

(一)破解融资难题,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资金短缺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 市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整合银行、担保、创投等资源,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供应链金融”等特色产品,缓解中小微企业“轻资产、融资难”困境。同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型企业,通过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支持企业创新发展,让“金融血脉”畅通企业全身。

(二)破解用工难题,为企业厚植“人才沃土”。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 市实施“产教融合”战略,深化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定向培养产业急需人才;同时,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公寓、子女入学绿色通道,解决人才后顾之忧。针对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开展“百万职工技能提升行动”,通过政府补贴培训、企业自主培训等方式,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让企业“招得来人、留得住人、用得好人才”。

(三)破解用地难题,为企业拓展“发展空间”。 土地资源紧张是城市发展的普遍矛盾。 ** 市坚持“向存量要空间”,开展低效用地专项整治,通过“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等方式,盘活闲置厂房和土地;同时,创新供地模式,推行“标准地”出让,明确投资强度、亩均税收等指标,实现“拿地即开工”。此外,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立体仓库,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让有限的土地资源承载更多优质项目。

四、以“法治护航”筑牢底线,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好生态”

(一)立规明矩,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压舱石”。 ** 市加强涉企法规政策制定,在出台政策前充分听取企业意见,确保政策合法合规、公平公正。同时,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行“柔性执法”“首违不罚”,对轻微违法行为以教育整改为主;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减少重复检查、随意执法,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

(二)多元解纷,让矛盾化解在“家门口”。 企业经营难免遇到纠纷,高效化解才能轻装上阵。 ** 市整合司法、仲裁、调解等资源,打造“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设立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等专业服务;建立商会调解、行业调解等多元化解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对重大复杂案件,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快立、快审、快结,让企业“不打官司也能解决问题”。

(三)信用筑基,让诚信成为“金名片”。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 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信息库,归集纳税、环保、用工等数据,实行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对信用良好的企业,在项目申报、融资贷款等方面给予“绿色通道”;对失信企业,则实施联合惩戒,倒逼企业诚信经营。同时,开展“诚信示范企业”评选活动,弘扬诚信文化,营造“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市场环境。

五、以“亲清互动”凝聚合力,共绘政企同心的“发展同心圆”

(一)畅通渠道,让企业诉求“声声有回应”。 政企沟通的关键在于“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 ** 市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每月举办“企业家早餐会”,市领导与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开通“企业服务热线”,设立线上“吐槽专区”,24小时受理企业诉求;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组织干部下沉一线,主动倾听企业心声,确保“企业有话有处说、有事有人管”。

(二)精准服务,让惠企举措“件件有实效”。 服务企业贵在“雪中送炭”。 ** 市开展“助企纾困专项行动”,针对企业面临的原材料涨价、订单不足等问题,组建“行业服务专班”,通过供需对接、市场开拓等方式,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建立“企业服务评价”机制,由企业对部门服务质量进行打分,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推动服务从“政府端菜”向“企业点菜”转变。

(三)双向奔赴,让政企携手“共创新未来”。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政府的“独角戏”,而是政企协同的“大合唱”。 ** 市鼓励企业参与政策制定、政务监督,邀请企业家担任“营商环境观察员”,为改革建言献策;定期举办“产业发展论坛”,搭建政企交流平台,共商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等议题。通过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新型政商关系,推动政企同心同向、共促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优化营商环境永远在路上。 ** 市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质效,努力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暖心的发展环境,与广大企业家携手共创城市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