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从党史里看作风,在实践中悟清廉

专题党课:从党史里看作风,在实践中悟清廉-文库集
专题党课:从党史里看作风,在实践中悟清廉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启示我们,要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深刻认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在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今天,我将围绕“从党史里看作风,在实践中悟清廉”这一主题,为大家讲一堂专题党课。

一、从百年党史回望党的作风建设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作风建设。 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党的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强调 “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党的二大进一步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都“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中央苏区时期,群众传唱的“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这首民歌,生动反映了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延安时期,我们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开展了一场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开创了用整风方式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成功范例,使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用“三大作风”概括我们党的优良作风。陕甘宁边区的“十个没有”,与国民党统治区的贪污腐化,形成了鲜明对比,使人们得出“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个结论。我们党最终“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 “打江山不易,守江山更难。”难就难在取得政权后,面临着更多的诱惑和考验,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反复告诫全党要有“进京赶考”的清醒认识,“决不当李自成”“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在党的教育引导下,特别是通过整风整党,绝大多数党员能够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和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但是,也有少数党员未能经受住权力的诱惑,在“糖衣炮弹”的攻击面前打了败仗。党的八大围绕执政党的建设问题,突出地提出反对党内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批评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思想作风,强调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我们党发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后,决心认真调查研究,纠正错误,调整政策。毛泽东号召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并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带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农民强烈反映的公共食堂等问题,调整国民经济和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政策,使党的优良作风得到恢复,党也重新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扭转了国民经济困难的局面。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 改革开放后,针对 “文化大革命”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造成的严重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整顿党的作风,改变了一度出现过的纪律废弛,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思想泛滥的 状况 。党的十二大提出 “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的目标,并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严肃指出党风问题是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决定对党的作风和党的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整顿。1983年10月至1987年5月,全党分期分批开展了以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为基本任务的全面整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条件下,我们党将作风建设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紧密结合在一起齐抓共管,逐步形成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为了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本本主义”等“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这对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