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党的作风和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决定党和国家事业成败。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之际,《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出版发行,为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重大使命。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以优良作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XX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提供有力保障。下面,我围绕学习内容,结合工作实际,为大家上一堂党课。
一、以“居安思危”的警醒,筑牢思想根基,把稳作风之舵
(一)深刻认识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从革命战争年代的“三大作风”,到新时代的中央八项规定,优良作风始终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对于卫生健康事业而言,作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福祉,关乎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卫生健康领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加剧、疾病谱变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等。只有以过硬的作风,才能凝聚起全系统的力量,有效应对这些挑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提供坚实的健康支撑。
(二)准确把握作风建设的本质属性。 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在卫生健康工作中,每一位党员干部的作风都直接体现其党性修养。我们在制定政策、推进医改、开展医疗服务等工作时,是否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是否能秉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否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守初心、勇担使命,这些都是党性的具体体现。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才能从源头上解决作风问题,以良好的作风推动卫生健康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牢牢抓住作风建设的核心要义。 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卫生健康工作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推进健康XX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等,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只有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在看病就医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以优良作风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汇聚强大的群众力量。
二、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整治突出问题,净化作风之源
(一)持续整治形式主义。 一是精简文件会议,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严格控制文件数量和篇幅,提高文件质量,避免重复发文、层层转发。精简会议流程,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开短会、讲短话,提高会议实效,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二是优化工作考核,以实绩论英雄。改变过度注重痕迹管理的考核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注重工作的实际成效和群众的满意度。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评比,避免为了迎检而做表面文章,让干部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真抓实干上。三是杜绝工作中的“空转”现象,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问效,及时发现和解决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防止政策在层层传达中变形走样,确保党中央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能够精准落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