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 。 * 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是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提高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作出积极贡献。
二、坚持问题导向,以有力的工作举措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X]%以上,PM2.5平均浓度低于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X]%,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二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三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不断加大。加强森林、湿地、草原等生态系统保护,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X]%,湿地保护率达到[X]%。四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基础还不牢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严峻,燃煤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扬尘污染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水污染防治任务依然艰巨,部分河流水质不稳定,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还需持续用力;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刚刚起步,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二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还存在薄弱环节。森林资源质量不高,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待提升;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还需加强,部分湿地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繁重,生态脆弱地区生态修复难度较大。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还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存在推诿扯皮现象;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能力还需加强,环境监测、执法、应急等能力建设滞后;生态补偿机制、绿色发展激励机制等还不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 持续加强大气污染防治。 加强工业污染源治理,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严格控制工业废气排放。加强燃煤污染治理,加快淘汰落后燃煤锅炉,推进清洁取暖工程建设,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严格执行机动车排放标准,加强在用机动车检测和监管,加快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加强扬尘污染治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扬尘管控措施,加强道路清扫保洁,减少扬尘污染。 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完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和规范化建设,加强水源地环境监管,确保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加强工业废水治理,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严格控制工业废水排放。加强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管网建设,提高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加强河湖水生态保护,推进河湖长制落实,加强河湖生态修复和治理,改善河湖水生态环境。 扎实开展土壤污染防治。 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严格控制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排放。加强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建立土壤污染地块名录,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确保人居环境安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
(二)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 。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 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加强森林资源监管,严厉打击乱砍滥伐等违法行为。加强森林培育,推进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森林抚育等工作,提高森林质量和生态功能。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 加强湿地保护立法,完善湿地保护制度。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建设,推进退化湿地修复,提高湿地生态功能。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建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网络,及时掌握湿地生态系统动态变化。 加强草原保护和建设。 严格落实草原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加强草原监管,严厉打击非法开垦、乱采滥挖等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加强草原生态修复和建设,推进退化草原治理,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和生产力。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 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和预报,建立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网络。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坡耕地治理等工程建设,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监管,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防止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三)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提高产业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服务业绿色发展,推进绿色物流、绿色金融、绿色旅游等发展,提高服务业绿色化水平。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加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风电、光伏、水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加强能源节约和管理,推进重点领域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提高铁路、水路货运量占比。加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推进绿色交通建设,降低交通运输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四)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 。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监测,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准确性。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创新,推进监测设备智能化、自动化,提高监测效率和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应用,为生态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加强环境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化办案,提高执法规范化水平。 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 加强环境风险排查和评估,建立环境风险源名录,实施分类分级管理。加强环境应急预案管理,完善环境应急响应机制,提高环境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
三、加强组织领导,以高效的工作机制凝聚生态文明建设强大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压实工作责任 。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工作落实。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亲自抓、负总责;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具体抓、抓具体,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二)完善工作机制 。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机制,加强对各级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督察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依法追究赔偿责任。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等的生态补偿力度,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三)加强宣传教育 。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宣传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经验,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推进绿色机关、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引导全社会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四)强化队伍建设 。 加强生态环境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选优配强领导干部,充实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加强生态环境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四风”,树立生态环境系统良好形象。加强生态环境系统业务培训,提高干部职工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同志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开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为建设美丽 * 、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