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改文风转作风”专题研讨会上的交流发言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专题研讨会,聚焦 “改文风转作风”这个主题,很有必要,也很及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党风政风民风,就看领导干部的作风”。文风会风是党风政风的直接体现,反映着我们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面貌。现实中,一些“长、假、空”的文件,“穿靴戴帽”、照本宣科的讲话,不仅浪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更脱离了实际,疏远了群众,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我们必须痛下决心,坚决向这些顽瘴痼疾开刀,让清新、务实、高效的风气在我们镇真正树立起来。

一、深刻认识 “改文风转作风”的极端重要性

改文风、转作风,绝不是小事小节,而是关系党心民心、事业成败的大事。

一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如果我们的文件讲话都是一些 “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群众听不懂,也听不进去,那还怎么联系群众?怎么服务群众?只有把话说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把文件写到解决问题的点子上,才能真正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二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现实需要。一个冗长的会议,几份厚厚的文件,往往耗费了干部大量的时间。这些时间本可以用来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文山会海不减,基层负担难降,我们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又如何提升?唯有精简文风会风,才能让大家轻装上阵,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促发展上来。

三是营造求真务实政治生态的必然选择。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如果大家都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那么踏实干事的人就会受冷落,歪风邪气就会滋长。坚决摒弃“假大空”,倡导“短实新”,就是在旗帜鲜明地支持实干者、鼓励奋斗者,就是在培育一种崇尚实干、务求实效的清朗政治生态。

二、准确把握 “改文风转作风”的核心要义

“改文风转作风”不是一句空口号,关键是要抓住要害,有的放矢。

一是从 “说官话”到“讲实话”,力求内容真实。我们写材料、作报告,首要的是讲真话、报实情。不能为了迎合上级、粉饰太平,就报喜不报忧,或者把问题轻描淡写。要敢于直面矛盾,把实际情况摸清楚、讲明白,让领导听得懂、看得清,这样才能做出科学决策。

二是从 “写长文”到“发短令”,力求篇幅精炼。衡量一份文件好坏的标准,从来不是字数多少。我们要大力倡导“短文风”,能用三句话说清的,绝不写五句;能用一张纸说明的,绝不写两页。文件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把核心内容、具体措施、责任分工讲清楚,让基层同志一看就明白,知道该干什么、怎么干。

三是从 “念稿子”到“接地气”,力求语言鲜活。开会讲话,不是背诵课文。要少用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生硬刻板的官方套话,多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家常话”。比如,布置防汛工作,与其说“要强化风险意识,做好应急预案”,不如说“这几天要下大雨,大家得盯紧河堤,低洼处的老百姓要提前转移”。这样讲,既生动又管用。

四是从 “喊口号”到“抓落实”,力求行动务实。作风好不好,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上。我们开了会、发了文,关键是后续的跟踪问效。不能文件一发、会议一开就万事大吉。要建立闭环机制,明确谁来办、怎么办、何时办结,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落到实处、见到实效,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检验我们的作风转变。

三、以身作则带头 “改文风转作风”

作为党委书记,我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全镇干部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在此,我郑重表态,将从自身做起,带头转变作风。

一是带头深入调研。今后,我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下村入户、走访企业上,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掌握第一手的真实情况,确保自己起草的文件、作出的决策都有坚实的实践基础,避免闭门造车。

二是带头精简会议文件。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尽量合并。我能用口头交代清楚的,就不发文件;必须发的文件,一定严格控制篇幅,力求简洁明了。坚决杜绝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现象。

三是带头改进讲话方式。在各类会议上,我会努力改变过去那种念稿子的习惯,多结合实际情况即兴发挥,多用生动的事例和朴实的语言,让我的讲话更有温度、更接地气,更能打动人心。

四是带头狠抓工作落实。对党委作出的每一项决策部署,我都会亲自过问、亲自督办,一竿子插到底,确保政令畅通、落地见效。坚决不当 “甩手掌柜”,用实际行动带动全镇形成真抓实干的良好风气。

同志们,作风转变非一日之功,需要久久为功。让我们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从现在做起,从每一份文件、每一次会议、每一句讲话改起,共同破除 “长假空”的积弊,让清新、务实、高效的新风尚在我们镇蔚然成风,为推动全镇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作风保障!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