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二层宴会厅,灯光璀璨,气氛庄重热烈,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此举行,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通过!”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宣布,全场掌声如潮。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对于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
在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建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了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明晰了事关“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把全会开好、把《建议》稿修改好提供了重要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说明》和全会通过的《建议》,将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贯彻落实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共同奋斗。
如何认识《建议》制定过程是发扬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累计收到311.3万余条网上建言!
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官网、新闻客户端以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纷纷开设专栏,听取各界关于“十五五”规划的意见建议。这是继“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网上意见征求活动后,再次通过互联网就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
五年规划编制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规划编制要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专门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把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在《说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次文件起草工作,是发扬党内民主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又一次生动实践”,指明了《建议》起草过程的鲜明特点,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坚定政治立场。
《建议》的起草,始终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进行,在党中央的顶层设计和谋篇布局下扎实推进。早在去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对搞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提出要求。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决定,成立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文件起草组,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制定《建议》的重大意义和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重大战略任务,对起草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建议》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全程指导,多次就起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主持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7省区市主要负责同志意见和党外人士意见,先后主持召开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文件起草工作情况汇报,指导研究相关重大问题,提出重要修改意见,自始至终发挥着定向把舵作用。
《建议》起草的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今年1月22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2月下旬,党中央组织6个调研组,赴12个省区市进行专题调研。5月20日至6月20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有关方面从中整理出1500余条建议。《建议》的征求意见稿形成以后,8月4日党中央将征求意见稿印发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征求意见,共收到修改意见2112条。全会期间,经充分讨论,与会同志提出修改意见176条。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深入调研,有效汇集了党内外智慧,广泛凝聚了共识,使《建议》提出的各项任务举措有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民主不仅体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中,更体现在价值导向和吸收落实上。《建议》起草中,文件起草组对规划建议征求意见稿的修改意见逐条斟酌,予以充分吸收,增写、改写、精简文字共计218处,覆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452条,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达21.4%。《建议》有着满满的民生温度,说的是“顶层事”,操的是“基层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描绘了每个人的幸福生活图景,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充分印证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