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集团中高层管理赋能及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在2025年集团中高层管理赋能及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文库集
在2025年集团中高层管理赋能及履职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此时此刻站在这里,我的心情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荣幸、忐忑和感恩。荣幸的是,能作为我们小组的代表,分享大家共同的学习感悟;忐忑的是,组里既有经验比我丰富得多的老领导,也有来自兄弟单位的业务专家,大家的真知灼见深邃而精彩,由我来“浓缩”呈现,实在是有些诚惶诚恐,颇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而更多的,是感恩。感恩集团党委给予这次宝贵的“充电”机会,让我们能在繁忙的工作中暂时抽身,静心学习、深入思考。说句玩笑话,我们小组讨论的时候,思想火花四溅,氛围特别热烈。讨论结束后,大家一致决定推选我上台,可能是觉得我嗓门大、记性好,能把各位的智慧结晶“原声”传递出来。当然,这只是玩笑。实际上,这份发言是我们小组全体成员集体智慧的凝聚。如果讲得好,功劳是大家的;如果有哪些地方不够周到,那一定是我个人的理解和表达还有待提升。接下来,我将围绕本次培训,从“体会”“认识”和“打算”三个层面,汇报我们小组的学习心得。我分享的主题是:以“实”为基,以“全”为纲,锻造新时代国企干部的履职硬核能力。

一、一点总的体会:“实”与“全”的深度交融

培训开始时,大家或许都带着一些思考题:在当前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作为集团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的能力“短板”在哪里?履职的“堵点”又是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区的发展大局?随着八堂课的深入,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渐清晰。我们小组最突出的一个共鸣,就是本次培训课程设计所体现出的“实”与“全”。

首先是体系上的“全”。这次培训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的知识框架。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未来,从理论到实践,几乎涵盖了作为一名国企中高层管理者所需的核心素养。它上接天线,通过《坚持为民立场强化党性修养》和《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两讲,明确了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政治方向和行动准则;下接地气,通过《突发事件应对与领导干部媒体素养修炼》和《建立个人弹性——基于心脏科学的情绪管理与压力转换》等课程,教会了我们应对复杂局面和管理自身心绪的实战技巧。同时,它既有历史的纵深感,带我们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半部近代史”的沧桑中感悟“落后就要挨打”的警醒;又有全球的宽广度,在《国际环境新变化对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影响》中,帮助我们看清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对集团业务的深远影响。这种“全景式”的赋能,为我们构建了一个“T”字形的能力结构:既有作为国企干部的政治定力与党性修养这一“纵向”的深度,也具备了应对各类挑战所需的“横向”的广度。

其次是内容上的“实”。每一堂课都紧密联系实际,充满了“干货”和“硬货”,杜绝了空洞的说教。讲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是停留在文件概念上,而是通过总书记的知青岁月等生动事例,让我们深刻理解“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的千钧分量。剖析《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列举了大量政绩观错位、网络言行失范、新型腐败的真实案例,如同当头棒喝,让人警醒。面对媒体的“4小时”初步响应原则、“实—态度—措施”三要素,都是可以直接转化到工作中的操作指南。甚至连情绪管理,也从神经科学和心脏科学的角度,给出了具体可行的干预方法。这种务实的教学风格,让知识不再是悬浮的理论,而是能够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武器。

这种“全”与“实”的交融,不仅体现在知识体系的广度和深度上,更体现在对学员实际需求的精准把握上。培训没有满足于表面的知识灌输,而是深入挖掘国企中高层管理者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痛点、难点,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逐一破解。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赋能不是简单地堆砌信息,而是要构建一个既能指引方向、又能提供工具的知识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能力提升体系。这样的培训,不仅让我们收获了知识,更让我们学会了如何运用知识,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步伐,真正做到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可以说,这次培训就像一场精心准备的“饕餮盛宴”,既有强基固本的“主食”,又有开拓视野的“珍馐”,还有调理身心的“滋补汤”,让我们在思想和能力上都得到了一次全面而扎实的滋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7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