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创建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区为牵引,围绕党员教育集中培训全覆盖目标任务,通过强化阵地建设、精准分类施策、创新教育载体、健全工作制度四大举措,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激活“神经末梢”,构建起立体化、精准化、长效化的党员教育体系,推动党员教育兜底培训工作走深走实、提质增效。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共享阵地建设,让培训载体“强”起来。 坚持把阵地建设作为党员教育的基础工程,按照“市级统筹、县级整合、基层共享”思路,打造功能多元、资源互通的立体化培训阵地。一是建强“主阵地”。坚持市县乡党校一盘棋,将全市党校系统师资班列入主体班管理,实现经费单列、常态化举办。发挥市委党校指导帮带作用,实行骨干教师联系县校制度,每个班子成员包联3至4个县,39名骨干教师深入13所县级党校,着力提升县级党校教学培训能力;按照“六有”要求(有组织机构、有教学场所、有师资队伍、有培训计划、有管理制度、有经费保障),标准化打造147所乡镇(街道)党校,将市县两级党校送课下乡与乡镇党委自主培训相结合,实现乡镇党员教育阵地全覆盖,让基层党员在家门口随时“充电”。2024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市级重点培训班10期,县级普遍培训班149期,指导各乡镇举办兜底培训1193期,培训党员26.5万余人次。同时,注重基层党员培训质效,探索实施“普通党员进县级党校”全覆盖培训工程。比如,盐湖、新绛等县(区)聚焦提升基层党员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从2021年开始,每年按20%的比例在县级党校培训普通党员,通过五年周期实现基层普通党员培训全域覆盖,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强的党员队伍保障和思想政治支撑。二是用活“教学点”。依托博物馆、河东池盐博物馆、盐湖22号堤埝等,精心打造“沿着总书记足迹”现场教学路线。充分挖掘本地红色资源,打造夏县堆云洞、绛县迴马岭等68个红色教育基地和60余个以党性教育、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共享现场教学点,开发40余条红色研学线路,实现阵地使用从 “单一专用” 向 “多元共享”转变,方便各级党组织结合“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党员以“沉浸式”现场教学方式,增强党员教育的生动性、实践性、感染力。比如,闻喜县礼元镇利用裴柏廉政教育基地,组织党员接受*氏家风家训熏陶,为培养巩固良好家风家教提供了范例。三是用好“云平台”。顺应“互联网+党建”趋势,发挥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作用,有效拓展新媒体时代党员教育培训新路径,优化提升2433个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鼓励各级党组织把现代远程教育作为组织党员集中培训、主题党日和“三会一课”的重要平台,让党员教育线上课堂用好“身边事”、办在“家门口”、传出“好声音”。比如,芮城县利用“小鱼易连”云视讯平台,构建起“县级党校+乡镇党校+村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全域同步课堂,让优质培训资源直达基层一线,运行以来共举办普通党员进党校等专题培训50余场,培训党员干部4万余人次,推动党员教育入脑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