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开门搞教育”的诚恳姿态。座谈会、意见箱、线上征集等渠道的全面畅通,让普通员工的声音能够被听见、被重视。我注意到,参加今天座谈会的,不仅有领导干部、党员代表,还有我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代表、党外人士代表和群众代表。这种广泛的代表性本身就是一种信号,表明了厂党委直面问题、接受监督的决心与气度。它打破了以往“台上讲、台下听”的单向灌输模式,营造了一种平等、开放、真诚的对话氛围。
另一点深刻的感受是,学习教育与中心工作的紧密结合。本次学习教育没有搞成“两张皮”,而是紧密围绕安全生产、技术攻关、服务群众等核心任务展开。大家在学习中反思工作作风,在工作中检验学习成效。这种知行合一的导向,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抽象的条款,具象化为生产线上的一个严谨操作、同事间的一次坦诚沟通、服务群众时的一个微笑回应。它让大家真切地看到,优良的作风,最终会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安全效益和生产力。
二、个人感受从“纸上规定”到“心中戒尺”
接下来,我想谈谈作为一名亲历者,这次学习教育带给我的几点深刻感受和思想转变。
第一个转变,是从“旁观者”到“参与者”的身份认同。坦白说,在学习教育之初,我心里或许也曾有过一丝疑虑,担心这会不会又是一次“雨过地皮湿”的运动式学习。然而,随着活动的深入,特别是几场专题研讨和案例剖析会的召开,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会上,领导干部带头查摆问题,不遮掩、不回避;同事们围绕具体案例,展开了热烈甚至尖锐的讨论。我看到的是一张张真诚的面孔和一颗颗求真务实的心。那一刻我意识到,自己不是这场教育的旁观者或被动接受者,而是作风建设的共同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这种主人翁意识的唤醒,比学习任何条款都来得更加深刻。
第二个转变,是对“八项规定”的认知深化。过去,提到中央八项规定,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一些“不准公款吃喝”“不准超标用车”等禁止性条款。它像是一系列悬在头顶的行为红线。但通过这次系统学习,我更深刻地理解到,八项规定精神的内核,是一种全新的执政理念和工作作风的回归。它不仅是“禁令”,更是一把“戒尺”,一种“导向”。它要求的是一种勤俭、务实、高效、清廉的工作生活方式。它就像空气和水,无形却至关重要,深刻影响着一个组织的肌理与文化。现在,当我看到会议时长被严格控制、文件简报更加精炼、领导干部深入一线解决问题的时间越来越多时,我能清晰地感知到这把“心中戒尺”正在发挥作用。
第三个感受,是“身边变化”带来的获得感。作风建设的成效,最终要靠群众的感受来检验。这段时间,我观察到一些细微但可喜的变化。比如,部门之间的推诿扯皮现象少了,协同解决问题的效率高了;一些过去需要层层审批的流程,在合规的前提下得到了优化;大家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更足了,围绕技术创新和降本增效,主动“找事干”“抢活干”的氛围日渐浓厚。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汇聚起来就是巨大的能量,是推动XX厂高质量发展的最坚实基础。这种由作风转变带来的“软实力”提升,是任何数据报表都难以完全呈现的宝贵财富。
三、几点建议从“一时之功”到“一贯之风”
这次学习教育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效,但正如会议所强调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何巩固成果,推动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让优良作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有三点不成熟的建议,供各位参考。
第一,建议推动学习教育从“集中化”走向“日常化”,在“常和长”上持续用力。集中学习教育就像一次强力“补钙”,效果显著,但要让骨骼持续强健,还需要日常的营养吸收。当前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防止“风过草停”。是否可以探索建立一种“微学习”机制?比如,利用班前会、周例会的几分钟时间,分享一个作风建设的小案例、重温一条规定细则、讨论一个工作中遇到的作风难题。通过这种化整为零、润物无声的方式,让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成为习惯,避免大家产生“闯关成功”的松懈思想,真正实现常态长效。
第二,建议推动作风建设从“原则性”走向“场景化”,在“深和细”上持续用力。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是明确的,但在具体工作场景中,有时会遇到一些模糊地带。比如,在与外部单位合作时,如何把握正常工作交往与违规接待的界限?在面对人之常情时,如何做到既坚守原则又合乎情理?建议厂党委可以牵头,收集整理本次学习教育中大家普遍关心、感觉困惑的具体问题,编撰一本贴合XX厂实际的《作风建设情景问答手册》。用具体的、真实的“小场景”来解析“大道理”,为干部职工提供清晰、可操作的行为指引,让大家在面对复杂情况时,有章可循、心中有底。
第三,建议推动作风监督从“自上而下”走向“立体互助”,在“严和实”上持续用力。本次学习教育非常强调自我查摆和上级监督,这非常关键。在此基础上,是否可以探索营造一种更加积极健康的“同辈提醒、相互监督”的文化氛围?作风问题,有时“旁观者清”。同事之间、部门之间,如果能出于善意和爱护,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坦诚的、非正式的提醒,往往能起到“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的预防效果。这需要高度的组织信任和个人修养作为基础。可以先从党员干部之间、关键岗位之间试点,倡导一种“诤友文化”,让善意的提醒成为常态,让彼此的监督成为一种保护,共同筑牢抵御不正之风的坚固防线。
各位领导、同事,作风建设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更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持久战。这次学习教育为XX厂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更坚实的作风保障。我相信,只要我们把当前激发出的热情和干劲,转化为持之以恒的行动自觉,坚持目标不变、标准不降、力度不减,XX股份XX厂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