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为山东移动 2025 年潍坊分公司坊子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采购项目,采购内容包含
网络设备一批,如防火墙 2 台、交换机 230 台、上网行为管理设备 2 台、堡垒机 1 台、
综合流量检测设备 1 套、日志审计系统 2 台等。
二、进度控制目标
确保项目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节点推进,内全面完成所有网络设备的到货、安装及调试
工作,实现坊子电子政务外网的优化升级,各项设备和系统稳定运行,满足电子政务外网的
业务需求和性能指标。
三、进度计划制定
(一)工作分解结构(WBS)
设备采购:涵盖防火墙、交换机、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堡垒机、综合流量检测设备、日志审
计系统等的选型、下单、运输及到货验收。
安装调试:包括各类设备在指定机房及网络节点的物理安装、线缆连接,以及设备的初始化
配置、系统调试、网络连通性测试、性能测试等。
系统联调:对整个电子政务外网优化升级后的系统进行全面联合调试,确保各设备、各系统
之间协同工作正常,数据传输准确高效,满足电子政务业务的运行要求。
验收交付: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项目验收,提交验收报告、竣工资料等,完成项目的正
式交付。
(二)活动排序
首先开展设备采购工作,在采购过程中同步进行安装调试前的准备工作,如机房环境检查、
安装工具和材料准备等。
设备到货验收合格后,立即开展安装调试工作,按照先核心设备后边缘设备、先关键系统后
辅助系统的顺序进行安装和调试。
安装调试完成后,进行系统联调,对整个网络系统进行全面测试和优化。
系统联调通过后,组织验收交付工作。
(三)资源估算
人力资源:组建专业的项目团队,包括项目经理 1 名、设备采购专员 2 名、安装调试工程
师 5 名、系统联调工程师 3 名、验收交付专员 2 名等。
物资资源:准备充足的安装工具、测试仪器、线缆、辅料等物资。(四)
四、进度监控
(一)建立监控机制
设立项目进度监控小组,由项目经理担任组长,成员包括各任务负责人。
制定项目进度报告制度,每周由各任务负责人提交本周工作进展报告,包括完成的任务、未
完成的任务及原因、下周工作计划等。
建立项目进度会议制度,每周召开一次项目进度会议,对项目进度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
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监控指标
任务完成百分比:通过对比实际完成的任务量与计划完成的任务量,计算任务完成百分比,
直观反映项目任务的进展情况。
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定期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对比,计算偏差值,包括时间
偏差和工作量偏差,及时发现进度滞后的情况。
关键路径上的任务进展:重点关注关键路径上的任务是否按时完成,因为关键路径上的任务
延误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总工期。
(三)监控方法
定期检查:项目进度监控小组定期对项目现场进行检查,核实各项任务的实际进展情况,与
任务负责人提交的报告进行比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项目进度数据进行分析,绘制进度偏差图、趋势图等,通过数据分析
及时发现潜在的进度风险。
沟通协调:与项目团队成员、供应商、客户等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
题和需求,协调各方资源,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五、进度调整
(一)分析偏差原因
当发现项目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出现偏差时,项目进度监控小组立即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分
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如设备采购延迟、安装调试遇到技术难题、人力资源不足、外部环境变
化等。
(二)制定调整措施
赶工措施:对于因资源不足导致进度滞后的任务,及时增加人力、物力投入,如增加安装调
试工程师数量、调配更多的安装工具和测试仪器等,通过加班加点等方式追赶进度。资源优化措施:对项目资源进行重新优化配置,将资源从非关键任务调整到关键任务上,确
保关键路径上的任务能够按时完成。
技术改进措施:对于因技术难题导致进度受阻的任务,组织技术专家进行攻关,采用新的技
术方法或解决方案,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任务进度。
调整计划措施:如果偏差较大,且通过上述措施无法在短期内纠正,对项目进度计划进行适
当调整,重新评估项目工期、任务顺序和资源分配,经项目相关方同意后,按照调整后的计
划执行。
(三)实施调整并跟踪效果
制定好调整措施后,立即组织项目团队实施,并持续跟踪调整措施的执行效果。定期对项目
进度进行重新评估,对比调整后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确保项目进度得到有效控制,逐步
回归到正常轨道。如调整措施效果不佳,及时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调整方案。
六、风险管理
(一)识别进度风险
设备供应风险:供应商可能因各种原因无法按时供货,如生产能力不足、原材料短缺、物流
运输问题等。
技术风险: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可能遇到技术难题,如设备兼容性问题、网络配置错误等,导
致进度延误。
人力资源风险:项目团队成员可能因生病、离职等原因无法正常工作,或者团队成员技术水
平不足,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外部环境风险:如政策法规变化、自然灾害、不可抗力事件等,可能对项目进度产生影响。
(二)制定应对措施
针对设备供应风险:与供应商签订严格的合同,明确供货时间和违约责任;同时,寻找备用
供应商,在主供应商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切换。
针对技术风险:在项目实施前组织技术培训,提高团队成员的技术水平;建立技术支持渠道,
遇到问题及时向设备厂商或技术专家求助。
针对人力资源风险:建立人才储备机制,提前招聘和培养后备人员;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团
队成员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针对外部环境风险:密切关注政策法规变化和外部环境动态,提前制定应对预案,如遇到自
然灾害等不可抗力事件,及时调整项目进度计划,并与相关方沟通协调。(三)监控风险状态
定期对进度风险的状态进行监控,评估风险是否发生、风险影响程度是否发生变化等。如发
现风险有发生的迹象,及时启动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项目进度的影响。
七、沟通管理
(一)内部沟通
建立项目团队内部沟通平台,如微信群、项目管理软件等,方便团队成员及时交流项目进展
情况、问题和需求。
每周召开项目团队内部会议,由各任务负责人汇报工作进展,共同讨论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
遇到的问题。
项目经理定期与团队成员进行一对一沟通,了解成员的工作状态和困难,提供必要的支持和
指导。
(二)外部沟通
与供应商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了解设备采购进度、发货情况等,协调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与客户保持定期沟通,向客户汇报项目进展情况,了解客户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项目方案。
与项目相关的政府部门、合作伙伴等保持良好的沟通关系,争取各方的支持和配合。
(三)沟通内容
项目进度信息:定期向项目相关方通报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对比情况、关键里程
碑的完成情况等。
问题和风险信息:及时告知项目相关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风险,包括问题的描述、
影响程度、已采取的措施和后续计划等。
需求变更信息:如项目需求发生变更,及时向相关方传达变更的内容、原因、影响及调整后
的项目计划。
(四)沟通方式
书面报告:定期提交项目进度报告、问题报告、风险报告等书面文件,详细阐述项目相关信
息。
会议沟通:通过召开项目进度会议、问题协调会议、需求变更会议等,组织项目相关方进行
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
即时通讯:利用微信、QQ 等即时通讯工具,及时传递项目中的紧急信息和重要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