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次宝贵的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刚才聆听了各位的发言,深受启发,备受鼓舞。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结合自身在县金融办的工作岗位,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感悟,与其说是发言,不如说是一次思想的梳理和向各位的汇报,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二、金融何为?以“有温度”的活水浇灌团结之根。 在深刻领悟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之后,我时常在夜深人静时反思一个问题:金融,这个看似与民族文化、情感认同相距甚远,充满了冰冷数字和理性规则的领域,究竟能在这一伟大事业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又能如何作为?我的答案是: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更是滋养社会肌体、巩固民族团结的“有温度的活水”。经济是基础,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坚实、最可靠的物质保障。如果说民族团结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那么金融就是输送养分的关键渠道。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确保这股金融“活水”能够精准、高效、温暖地流淌到最需要的地方,浇灌民族团结的根脉,让共同繁荣的果实惠及每一位同胞。这要求我们必须超越单纯的“经济账”,学会算“政治账”和“民心账”。每一笔贷款的审批,每一项金融服务的推出,都不能仅仅停留在风险评估和利润核算上,更要评估其社会效益,看它是否有利于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是否有利于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否有利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一些国家层面的政策文件,例如《金融支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它清晰地告诉我们,金融支持不仅要助力产业发展,更要服务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这正是金融工作“有温度”的体现。
三、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心路历程。 回想这些年的工作,也走过一些弯路,有一些切身的感悟。 第一个感悟,是从“输血”到“造血”的理念之变。 过去,我们的工作思路可能更多地倾向于政策性的“输血”,比如落实好针对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的贷款贴息政策。这无疑是重要且必要的,它在特定时期为一些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但我也逐渐在基层走访中发现,单纯的“输血”难以形成长久的发展动力。我曾到访过一个由少数民族同胞经营的手工艺品作坊,他们依靠一笔贴息贷款解决了启动资金,但后续发展却面临着市场渠道窄、缺乏现代经营理念等诸多瓶颈。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让我认识到我们的服务必须升级。我们金融部门不能只做一个“放款员”,更要努力成为一个“辅导员”。后来,我们尝试联合相关部门,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为他们链接电商平台资源,并邀请专家开展金融知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普及培训。当看到他们的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脸上的笑容也从得到贷款时的欣喜,变成了收获事业成功后的自信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扶上马、送一程”的意义。金融的价值,在于激发内生的“造血”功能,让发展的活水在个体和集体内部循环不息。 第二个感悟,是金融要成为“互嵌式”发展的粘合剂。 我县正在大力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这为我们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课题。起初,我认为金融的角色就是在这些社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上提供资金支持。但通过参与一个城乡接合部“互嵌式”示范社区的建设项目,我的想法改变了。那个社区里,居住着来自不同民族的家庭,大家虽然住得近,但心里的距离如何拉近?我们发现,经济上的交融是最好的“粘合剂”。于是,我们设计了一款小额联保贷款产品,鼓励社区里不同民族的几户居民联合起来,共同发展庭院经济或小型服务业。从最初的互不熟悉、彼此观望,到为了共同的利益坐在一起商量规划、分担风险、共享收益,我亲眼看到,金融契约在无形中变成了情感契约。这种基于共同经济利益的深度绑定,远比任何说教都更能促进理解与信任,更能让“我们”的意识超越“你我”的分别。 第三个感悟,是服务的重心必须下沉到“最后一公里”。 政策再好,如果不能落地,就是一纸空文。金融服务尤其如此。一些边远村寨的群众,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少数民族同胞,可能连银行的门都很少进,更不用说理解复杂的金融产品了。有一次,我们去一个偏远乡镇宣传普惠金融政策,讲了半天,看到台下群众的眼神还是有些迷茫。那一刻,我深感惭愧,是我们坐惯了办公室,说惯了“文件语”,离群众太远了。从那以后,我们改变了工作方式,主动把服务窗口“搬”到村口、田间地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甚至是借助当地民族语言流利的村干部来做“翻译”,讲解惠民政策。这种姿态的放低,换来的是心与心的贴近。我感到,金融工作的温度,恰恰体现在这“最后一公里”的耐心与真诚之中。
四、久久为功,让团结之花在共同富裕的土壤中绚丽绽放。 各位领导、同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作为一名基层金融干部,我深知自己的所思所做,只是这项宏伟事业中的沧海一粟。但我也坚信,涓滴可以成河,众木足以成林。展望未来,我将继续带着这份深刻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实践感悟,在自己的岗位上履职尽责。我将努力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地向民生领域、向基层一线、向增进各民族福祉倾斜,用好用活各项金融工具,探索更多像“民族团结保险”那样既有市场效益又有社会价值的金融创新,为促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的认识还很肤浅,思考也远未成熟。恳请各位领导和同仁多提宝贵意见,帮助我更好地成长和进步。让我们一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项伟大的事业添砖加瓦。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