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组织体系健全,政治引领坚强有力
教育局现有在职党员干部[X]人,其中党员领导干部[X]人,占比[X]%;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X]人,占比[X]%。下设[X]个党支部,全面覆盖机关各科室、直属学校和基层教育机构,构建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组织体系,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教育系统实现全覆盖。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以严密的组织体系保障教育政策和决策部署的高效执行。
(二)制度部署周密,责任落实纵深推进
今年以来,教育局党委将八项规定学习教育评估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规划,与党建工作、教育业务、干部队伍建设等进行统筹谋划、同步部署、统一考核。专门制定并印发了《教育局八项规定学习教育评估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和具体任务。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支部具体落实、全员广泛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谋划、部署和督办,班子成员按照分工深入基层进行指导和监督,形成了层层传导压力、逐级落实责任的良好工作格局。
(三)评估覆盖全面,工作推进有力有效
本次评估工作自[X]月启动,历时[X]个月,覆盖了教育局机关所有科室、直属学校以及基层教育机构,实现了评估工作的全覆盖。在评估过程中,共召开专题会议[X]次,组织调研座谈[X]场,开展个别访谈[X]人次,发放调查问卷[X]份,征集意见建议[X]条。通过对这些意见和建议的梳理分析,形成问题清单[X]份、整改台账[X]份、制度成果[X]项。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协同推进,实现了从思想动员到成果巩固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达到了发现问题、推动整改、完善制度、提升效能的预期目标。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在评估过程中,教育局党委将学习教育作为根本任务,把作风建设作为关键环节,系统推进“学、查、治、评”四个环节,形成了紧密衔接、相互促进的闭环链条,实现了政治引领与制度保障、作风锤炼与能力提升的有机融合。
(一)以“学”固基,厚植政治忠诚的根与魂
-拓展学习载体,夯实理论武装根基: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了“集中研讨+自主研修”“线上赋能+线下沉浸”的双驱动学习模式。全年组织专题学习[X]次,通过线上平台推送学习内容[X]期,形成了“每周有学习安排、每月有学习主题、每季度有学习重点”的常态化学习机制。为确保学习效果,建立了详细的学习台账和成果清单,对每次学习研讨进行记录,要求干部撰写学习心得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工作思路。
-创新教学方式,强化思想认同内化:突破传统单一的学习模式,充分利用本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展馆等资源,开展沉浸式现场教学[X]场,通过实地参观和案例讲解,引导干部深刻理解八项规定的重要意义。结合教育系统的典型案例分析和情景模拟,重现“违规招生”“教育乱收费”等[X]个真实场景,让干部在亲身体验中增强纪律意识。通过互动问答、角色代入等方式,加深干部对规定的理解和认识。
-强化学用融合,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建立“学研查改”闭环机制,将理论学习成果应用于实际教育工作改进。组织“假如我是教育督查员”实践活动,让干部以督查员的视角查找教育工作中的作风问题[X]个,并提出改进建议[X]条,全部纳入整改台账进行跟踪管理。例如,整合精简了[X]个不必要的教育检查项目,减少了学校的负担,使学校能够更加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
(二)以“查”聚力,直击顽瘴痼疾的症与结
-拓宽收集渠道,精准锁定问题根源:构建了“座谈交流+线上征集+走访调研+民主测评”的多元化问题收集体系,广泛收集来自教育局机关、学校和师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梳理问题线索[X]条,涉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X]大类问题。在走访学校过程中,发现部分学校存在“教学计划执行不严格”的问题,及时推动学校优化教学计划,提高了教学质量。
-健全溯源机制,推动剖析触及要害:实施“问题溯源分析制度”,要求对每个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明确具体事项、责任人和相关制度依据。例如,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问题细化为“资源分配标准不明确、分配过程不透明”等[X]类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修订了《教育资源分配管理办法》,优化了资源分配流程,提高了资源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对标先进经验,明确整改方向路径:组织干部到教育工作先进地区和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借鉴他们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对照先进地区的教育管理标准,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形成差距分析报告[X]份。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提升教育服务质量若干措施》,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学校考核指标,让学校和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上。
(三)以“治”提效,破解突出问题的堵与痛
-整治会议文件,提升运转效率质效:针对会议频繁、文件过多的问题,实施“三严三控”制度,严格控制会议时长、文件篇幅和发文数量。教育局办公室试点“会议合并审批制”,将原本计划召开的[X]场专题会议合并为[X]场综合会议,减少参会人员[X]%,节省了行政成本。同时建立会议质量评估机制,对会议决策事项实行跟踪督办,确保每一次会议都有明确成果,每一份文件都切中要害。
-规范公务接待,构建阳光透明链条:全面推行“三单两公开”制度,所有接待均须出具接待清单、菜单、费用单,并公开接待事由和参与人员。严格执行省内接待标准,将人均接待费用控制在[X]元以内,实现公务卡结算全覆盖。开发了公务接待管理系统,实现了接待预算、审批、执行和报销的全流程在线管理,确保接待费用可查询、可追溯、可监督。通过这些措施,违规接待支出同比下降[X]%,有效遏制了公务接待中的不正之风。
-用好警示案例,形成震慑教育合力:对查处的“违规使用教育经费”“违规组织学生补课”等[X]起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开展专题警示教育活动[X]次,编印《教育系统作风建设警示录》发放给全体干部和教师。通过“一案一剖析、一案一警示”,让干部和教师深刻认识到违规行为的危害性,增强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
(四)以“评”促优,放大群众监督的力与效
-公开整改进展,增强群众监督实效:利用教育局官方网站和公众号开设“作风整改进行时”专栏,实时公布[X]项整改进度,并设置“意见反馈”功能,方便师生家长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发布整改信息[X]条,收到群众反馈意见[X]条,全部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理和回复,增强了群众对整改工作的参与度和监督效果。
-引入三方评估,确保监督客观公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教育行业专家组成第三方评估小组,采用“四不两直”的方式对教育局作风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暗访检查。评估小组提出改进建议[X]条,教育局全部予以采纳,并建立了评估意见跟踪落实机制,确保每条建议都得到有效落实。
-开展群众点题,推动服务提质增效:定期开展“群众点题评改”活动,邀请师生家长直接指出教育工作中的改进事项。根据群众反馈,对[X]项教育服务流程进行了优化,实现了“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达到[X]%,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同时建立“群众评议档案”,将群众评价纳入干部和学校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干部和学校不断提高教育服务质量。
三、经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