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打好“问题整改硬仗”工作专班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市委关于打好这场硬仗的最新部署与要求,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进展,深入研判当前存在的困难与挑战,并对下一阶段的任务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部署。打好“问题整改硬仗”,是今年省委、市委着力主抓的“八场硬仗”中的关键一役,它不仅是破解发展瓶颈、消除沉疴积弊的攻坚之战,更是我们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回应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必然举措。自这项工作启动以来,各牵头部门与配合单位能够闻令而动、认真履职,紧密围绕问题清单与整改任务,持续加压奋进,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取得了一系列值得肯定的阶段性成效。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问题整改越到深水区,遇到的阻力就越大,面临的挑战也越复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决不能有丝毫松懈和麻痹思想。下面,我结合前期的调研和思考,讲五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看齐”的觉悟深化整改认识
打好“问题整改硬仗”,首要的是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会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这绝不仅仅是解决几个具体问题、完成几项具体任务那么简单,其本质上是一场深刻的政治检验、能力考验和作风大考。
首先,这是践行“两个维护”的试金石。 问题整改的过程,就是不断对标对表、看齐紧跟的过程。省委、市委部署的“硬仗”,就是我们必须不折不扣执行的政治任务。抓整改的力度、速度和成效,直接体现着我们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我们要将抓好问题整改,作为以实际行动、实干实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确保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在*大地条条落实、件件落地、事事见效。
其次,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净化器。 当前,我们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矛盾和挑战,深究其源头,往往与一些长期未能根治的顽瘴痼疾紧密相关。无论是生态环保领域的历史欠账,还是民生领域的痛点堵点,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我们的发展质量和速度。例如,我们曾面临的*金矿区、*镇至*镇一带部分农用地的土壤污染问题,这些都是历史遗留的环境包袱。打好问题整改硬仗,就是要通过一次彻底的“大扫除”,清除这些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优化制度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扫清障碍、开辟空间。
再者,这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我们整改的问题,很多都与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到教育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从不动产“办证难”,到涉企违规收费;从食品药品安全,到交通出行便利,桩桩件件都牵动着百姓的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整改成效的根本标准,通过解决一个又一个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开展的“进群众门、入群众网、知群众情、解群众难、暖群众心”的“五个群众”行动,累计走访群众5万余人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2000余件,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要把这种好的做法坚持下去,让问题整改的过程,成为我们践行初心使命、赢得群众信赖的过程。
二、强化责任担当,以“钉钉子”的精神压实整改链条
任务已经明确,关键在于落实。打好这场硬仗,必须构建一个责任清晰、环环相扣、层层压实的闭环责任体系。前期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委统一领导、专班协调推动、牵头部门负责主抓、责任单位具体落实”的有效工作机制,下一步要持续优化、不断加固。
一是要把“帅”的责任扛起来。 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市级领导要靠前指挥,亲自挂帅督办重大复杂问题,做到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我们过去在脱贫攻坚等重大工作中,实行县委书记任第一责任总指挥、县长任总指挥的模式,形成了强大的攻坚合力,这个经验在问题整改中同样适用。各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的“一把手”,也要把整改工作牢牢抓在手上,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直面矛盾,确保责任压力能够精准传导到岗、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