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各位年轻的党务工作者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镇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座谈会。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深受触动,也倍感振奋。你们当中,有的同志分享了从初到基层的“门外汉”,一步步摸索,逐渐成长为群众工作“行家里手”的心路历程;有的同志感慨,几年扎根下来,最大的收获是眼里能看见群众的难处,心里能装得下群众的期盼,真正把“务实”二字刻进了骨子里;还有的同志提炼了宝贵的工作方法,认为基层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家的发言,有对成功经验的深刻提炼,有对现实难题的精准剖析,更有对未来工作的思路碰撞,展现了我们这支队伍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 你们是*镇在乡村振兴伟大征程中的一支关键力量,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更是我们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看到你们的成长与担当,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和自豪。今天的会议,既是一次工作总结会、思想交流会,更是一次面向未来的工作部署会、加油鼓劲的动员会。借此机会,结合大家的思考和当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我讲三点意见,与同志们共勉。
一、固本培元,铸牢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主心骨”
党务工作,“党”字为先,政治性是第一属性。作为专职党务工作者,大家的首要职责就是讲政治,就是要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农村工作的方方面面。 首先,要在理论武装上“先学一步、深悟一层”。 当前,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各种新情况、新挑战。例如,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党建工作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结构和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再满足于当一个“二传手”,满足于照本宣科。大家要带头学习,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学深悟透,要像“嚼甘蔗”一样,自己先把理论的“汁水”吃透,然后用群众听得懂、愿意听的语言,把“大道理”转化为“身边事”,把“文件语”翻译成“家常话”,让党的创新理论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群众心田。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探索“智慧党建”平台和数字化手段,利用好新媒体,让党的声音在信息化时代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其次,要在纪律规矩上“立起标杆、守住底线”。 “无规矩不成方圆”。党章党规党纪是我们的“紧箍咒”,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护身符”。大家要带头严守纪律,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不仅要自己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更要敢于较真碰硬,把纪律的“戒尺”转化为村里的“硬杠杠”,在处理村级事务、党员管理、项目建设等各项工作中,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要通过常态化的宣传教育和严格的制度执行,在村里营造出一种风清气正、遵规守纪的良好政治生态,让党员干部习惯在监督和约束下工作生活,让群众感受到我们党组织的纯洁性和战斗力。 最后,要在党性修养上“锤炼过硬、做好表率”。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你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党在基层的形象。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忠诚、干净、担当。要像大家在交流中提到的那样,把群众的急难愁盼真正放在心上,把个人的名利得失看淡一些。只有我们自己站得正、行得端,说话才有分量,办事才有底气,才能赢得党员群众的真心信服和拥护,才能把基层党组织真正建设成为坚强战斗堡垒。
二、解放思想,激活产业振兴、强村富民的“动力源”
发展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务工作者,不能仅仅满足于开开会、收收党费、搞搞活动,必须把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推动产业振兴、带领群众致富的“主战场”上担当作为。 第一,要勇于打破“等靠要”的思想枷锁。 一些村庄发展缓慢,根子在于思想保守,缺乏内生动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不是“等”来的,更不是“要”来的,而是要靠我们自己“干”出来的。大家作为年轻干部,思想活跃、闯劲十足,要带头做解放思想的先行者。要敢于向“不可能”说不,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带领村“两委”班子和广大党员群众,深入研究本村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认真思考“我们有什么”“我们能干什么”“我们未来要成为什么样”这三个问题。哪怕是从一个小项目、一个小产业开始试水,也要迈出自主发展的第一步,步步为营,久久为功,逐步增强村集体的“造血”功能。 第二,要善于探索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 农村有大量的宝贵资源,但普遍存在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如何把分散的农户、零散的土地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是实现产业突破的关键。在这方面,一些先进地区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有的地方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采取土地置换、流转、入股等方式,有效整治了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了规模化经营。有的地方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企业”的模式,将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了利益共同体。还有的地方通过党建引领,对村域内的土地、闲置校舍、厂房等集体“三资”进行全面盘活,变“沉睡的资产”为“流动的资本”。我们要积极借鉴这些成功模式,结合本村实际,大胆探索,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资源整合之路。专职党务工作者要在其中发挥关键的组织、协调和推动作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第三,要坚持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们谋划产业,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更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正如一些土地整理项目评价体系所显示的,我们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其对景观格局、生物多样性和土壤质量等方面的生态效应。我们可以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稻蟹混养等特色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既有“颜值”又有“产值”的美丽乡村,让我们的发展成果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三、情系群众,当好化解民忧、和谐稳定的“贴心人”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一是要用“勤快的双腿”丈量民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不会写在文件里,而是藏在炕头上的家常里、田间地头的汗水里。大家一定要养成勤走访、勤入户的习惯,多到群众家里坐一坐,多和老百姓拉一拉家常,消除彼此的距离感和隔阂感,真正把自己当成村里的一分子。只有腿勤了,情况才能摸清,底数才能搞准,工作才能有的放矢。要用真心换真心,用真情换真情,当你真正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家人,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坚实的支持。 二是要用“务实的作风”办好小事。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对于我们来说,群众的诉求可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芝麻小事”,但对于群众自己而言,那就是天大的事。我们评价工作成效,不是看开了多少会、写了多少材料,而是看为群众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无论是邻里纠纷的调解,还是困难家庭的帮扶,抑或基础设施的微小改善,我们都要用心用情、办实办好。要相信“小事”里面有“大政治”,一件件小事的妥善解决,积累起来的就是群众对我们党组织的信任和信心。要把“信任”这两个字,深深地写进老百姓的心里。 三是要用“过硬的本领”守护稳定。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基层是社会矛盾的易发多发地,也是化解矛盾的第一线。我们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要将村“两委”班子成员紧紧地“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对于历史遗留问题,不能拖、不能躲,要以区委的工作为标杆,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积极稳妥地加以化解,不能留“糊涂账”。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的巡查和风险排查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主动介入、提前化解。特别是当前临近*峰会召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大家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把各类矛盾风险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全镇乃至全区的发展大局营造安全稳定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你们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组织也绝不会辜负你们的奋斗与汗水。镇党委将一如既往地加大对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的关心、培养和支持力度,为大家搭建更多学习提升的平台,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组织大家到先进地区学习取经,拓宽视野、增长才干。我们也将进一步完善考核激励机制,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为大家的成长进步和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希望大家以此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把组织的信任和群众的期盼,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昂扬的斗志,扎根基层、挥洒汗水、贡献智慧,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无悔的青春华章,为推动我镇基层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