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县域内需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精准破解制约内需释放的关键堵点,近期,县发改局成立专项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企业商户、座谈交流基层干部、分析近三年经济数据等方式,围绕“增强内需主动力、稳定经济发展锚点”核心课题开展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扩消费:深耕县域市场潜力,激活内需“基本盘”
消费是内需增长的“压舱石”,也是县域经济增长的“稳定器”。2025年上半年,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XX亿元,同比增长X%,较2023年同期回升X个百分点,消费市场呈现“总体回暖、结构升级、城乡分化”三大特点,为内需主动力释放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传统消费提质增效,基础支撑作用凸显
从监测数据看,全县限额以上商贸企业中,粮油食品、服装鞋帽等基本生活类商品零售额保持X%以上的温和增长,特别是生鲜超市、社区便利店等便民消费场所客流量较2024年同期增长约X%,反映出居民日常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值得注意的是,传统大宗消费正从“增量扩张”向“品质升级”转型:上半年全县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X%,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X%(较2023年提高X个百分点),某品牌新能源汽车4S店负责人介绍,“现在县城消费者选车更看重智能座舱、续航里程,周末试驾活动几乎场场爆满”;家电消费方面,节能冰箱、变频空调等绿色产品销售额占比突破X%,较2024年同期提升X个百分点,这与我县去年开展的“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密不可分——累计发放补贴资金XX万元,直接拉动家电消费XX万元,政策乘数效应显著。
(二)新兴消费方兴未艾,增长动能加速集聚
随着数字经济向县域渗透,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成为消费增长“新引擎”。调研发现,我县XX镇“乡村网红孵化基地”已培育本土主播XX名,日均直播带货量超XX单,带动本地茶叶、菌菇等农特产品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X%;美团、饿了么等平台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县域即时零售订单量达XX万单,较2024年同期增长X%,“30分钟达”“1小时鲜”等服务覆盖全县XX%的社区和行政村,“下班路上点份新鲜蔬菜,回家就能下锅”的消费场景正从城市延伸至乡镇。此外,文旅融合消费持续升温,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XX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XX亿元,同比分别增长X%和X%,其中“乡村民宿+非遗体验”“红色景点+农耕研学”等复合型消费项目最受青睐,某民宿经营者坦言:“过去游客来了就吃饭,现在更愿意花几百块体验扎染、采茶,客单价翻了一番。”
(三)农村消费潜力释放,城乡市场更趋均衡
针对县域消费“城乡二元结构”突出问题,我县近年持续推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县已建成乡镇商贸中心XX个、村级便民商店XX个,其中XX%的乡镇商贸中心完成数字化改造,实现线上线下商品互通;冷链物流设施覆盖XX个农产品主产乡镇,解决了生鲜产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难题——XX镇的蓝莓种植户反映,“以前蓝莓运到县城要损耗X%,现在有了冷链车,损耗降到X%,收购价还涨了X毛钱”。农村消费环境改善直接带动了农村居民消费意愿:上半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X%,增速高于城镇X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占比分别较2023年提高X和X个百分点,“买家电、报培训、去体检”成为农村消费新时尚。
调研思考:尽管我县消费市场呈现积极态势,但制约消费潜力释放的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居民消费能力有待提升,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X%,低于消费增速X个百分点,“想消费但敢消费”的信心仍需提振;二是消费场景创新不足,县城核心商圈同质化竞争严重,部分商场客流量依赖“节假日促销”,平日客流量仅为高峰期的X%;三是县域商业体系“最后一米”存在短板,部分偏远行政村便民商店商品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