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商银行2025年意识形态暨宣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在农商银行2025年意识形态暨宣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农商银行2025年意识形态暨宣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此召开全行意识形态暨宣传工作推进会,是一次在关键时期召开的关键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联社和*市对金融系统宣传工作的具体要求,总结分析当前我行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动员全行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强化担当,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和强大的舆论支持。刚才,会议通报了今年第二季度全行的宣传工作情况,既肯定了成绩,也毫不避讳地指出了问题和短板,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希望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要认真对照、深刻领会,把通报的内容作为一面镜子,照出差距、找准病灶,并在后续工作中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逐项整改、逐条落实。下面,我结合当前形势和工作实际,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站位,深刻认识意识形态与宣传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宣传工作,是凝心聚力、培根铸魂的事业。这两项工作,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共同构成了我们*农商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根和魂。其重要性,无论怎样强调都不为过。

第一,从战略全局看,意识形态工作是决定兴衰成败的“总开关”。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如此,对一个企业同样如此。尤其我们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业务的开展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人民属性。我们的旗帜举什么颜色,道路向哪个方向延伸,发展的成果最终为了谁,这些根本性问题,都取决于我们的意识形态是否正确、是否坚定。一旦这个“总开关”出现问题,思想上就会混乱,方向上就会迷失,行动上就会迟缓甚至偏航,最终可能侵蚀我们的发展根基。在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各类风险挑战交织叠加的背景下,守好意识形态这块“责任田”,就是守住了全行改革发展的“生命线”,就是为我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

第二,从发展实践看,宣传工作是塑造品牌形象的“主阵地”。 在信息爆炸、万物互联的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公众口碑,是银行最宝贵的无形资产。宣传工作,就是我们向外界传递声音、展示形象、赢得认同的“扩音器”和“显示屏”。它不仅仅是写几篇报道、发几条动态那么简单,而是关系到公众对我行信任度、美誉度和忠诚度的系统工程。一个有影响力的正面宣传,可以有效提升我们的品牌价值,吸引更多优质客户,巩固银政、银企合作关系;反之,一次负面舆情的应对不力,就可能对我们多年积累的信誉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因此,必须牢牢掌握宣传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主动设置议题,积极正面发声,把我们服务“三农”、支持小微、践行普惠金融的生动实践和感人故事讲出去、传开来,让“*农商银行”这个金字招牌在*大地上更加闪亮。

第三,从内在逻辑看,二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意识形态是里子,是内核,是宣传工作的“源头活水”和“思想罗盘”。没有正确、鲜活、有力的意识形态作支撑,宣传工作就会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甚至偏离方向。宣传工作是面子,是外在表现,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哨所”和“重要载体”。意识形态的成果,需要通过宣传工作的有效传播,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凝聚力量。可以说,意识形态抓得不牢,宣传工作就如同无根之木;宣传工作抓得不实,意识形态的效果就如同空中楼阁。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把意识形态的“内核”做强,把宣传工作的“外功”做优,实现内聚合力与外塑形象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为全行“舞龙头、走前列”的战略目标注入不竭的精神动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