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问题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对标区委的要求和职工群众的期盼,集团党委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我们本着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的态度,直面问题、刀刃向内,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和系统梳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方面,政治站位不够高,战略引领作用有待加强。
一是党委“把方向、管大局”的核心领导力体现不够充分。在具体工作中,有时存在“重执行、轻谋划”的倾向,对上级决策部署的理解和把握,习惯于照搬照抄、等靠要,结合集团实际进行创造性转化和落实的能力不足。集团总部的战略引领、资源配置和改革协同的核心功能发挥还不充分,对各子公司发展的战略管控和穿透式指导能力偏弱。比如,在制定“十五五”规划的初步构想时,前瞻性研究和系统性布局不足,对未来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市场竞争格局演变的研判不够深入,导致战略目标虽然宏伟,但实现路径和资源保障措施不够清晰具体,存在一定的“悬空”现象。
二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决心和力度有待加大。面对传统能源业务带来的稳定现金流和利润贡献,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内心深处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求稳”心态,对发展新能源的长期性、艰巨性和不确定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战略决策和资源投入上有所保留。虽然近年来新能源装机容量增长较快,但在集团总资产和利润结构中的占比仍然偏低,仅分别为18%和12%。在推进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能源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上,仍然停留在“试点”和“探索”阶段,未能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商业模式,抢占市场先机的步伐还不够快,错失了一些发展机遇。
三是深化改革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存在不足。三项制度改革虽然在面上已经铺开,但“深水区”的硬骨头啃得还不够坚决。市场化用人机制尚未完全覆盖所有关键岗位,部分子公司的重要技术和管理岗位选拔仍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未能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薪酬分配体系的激励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绩效考核与个人贡献、企业效益的关联度不够紧密,“大锅饭”思想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未能有效激发全体员工特别是核心骨干人才的干事创业热情。改革的系统集成效应不彰,人事、薪酬、考核等改革举措未能形成有效闭环,存在单兵突进、协同不畅的问题。
(二)在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方面,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监督执纪存在“宽松软”现象。
一是“两个责任”落实落细不够到位。党委履行主体责任,有时满足于开会发文、安排部署,但在后续的跟踪问效、监督检查上用力不足,存在“上热中温下冷”的现象。纪委履行监督责任,仍存在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问题,监督的重心偏向于事后查处,通过日常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运用不充分、不经常,2024年,集团纪委运用“第一种形态”开展批评教育、谈话提醒共计35人次,对于一个拥有数千名员工、管理数百亿资产的集团公司而言,这个数字显然偏低,“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未能成为常态。
二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廉洁风险防控存在漏洞。在工程招投标、大宗物资采购、投融资决策、资产处置等廉洁风险高发领域,虽然建立了一系列制度规定,但在执行层面存在打折扣、搞变通的现象。有的项目招标条件设置存在一定的倾向性,有“量身定制”之嫌;有的采购流程不够透明,对供应商的资质审核和履约监督不够严格。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和“三重一大”决策事项的监督存在盲区,未能实现“穿透式”监管,为权力寻租留下了空间。
三是作风建设韧劲不足,“四风”问题隐形变异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仍未根除,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在办公室听汇报、作指示,深入基层一线、项目现场解决实际问题少。文山会海现象有所反弹,一些不必要的会议、文件、报表耗费了基层干部大量精力。部分部门之间协同效率不高,“文来文往、推来拖去”的现象时有发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出现了一些新动向,如有的干部以“商务合作”为名行公款消费之实,在公务接待中存在超标准、超范围的问题。这些问题虽然不是主流,但影响恶劣,必须高度警惕,坚决纠正。
(三)在聚焦基层党组织和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基础不牢、短板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部分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中心任务结合不紧密,党组织活动“自娱自乐”,满足于“读读报纸、念念文件”,未能有效围绕技术攻关、市场开拓、安全生产等重点难点问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不突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党员的身份意识和带头作用不明显,“平常时候看不出来、关键时刻站不出来”的现象在少数党员身上依然存在。
二是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与集团战略发展不相匹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新能源、数字化、资本运作等新兴领域,人才短板已成为制约业务发展的关键瓶颈。人才培养体系相对滞后,培训内容和方式未能跟上技术和业务发展的步伐。缺乏系统的人才梯队建设计划和关键岗位继任者计划,存在人才断档的风险。对人力资源风险的预判和防控机制尚未建立,核心人才流失的风险未能得到有效管控。
三是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依然薄弱,存在重大风险隐患。这是我们最为揪心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安全投入不断加大,但安全管理仍存在诸多短板。首先是设备设施老化问题突出。集团运营的燃气管网中,有超过600公里是运行超过15年的老旧管道,主要分布在老城区,泄漏风险高。我们对这些老旧管网的设备老化监测标准尚不完善,特别是缺乏明确的温度、振动等关键参数的预警阈值,日常巡检更多依赖人工经验,存在风险识别盲区。其次是风险管控能力不足。我们最新的安全风险评估显示,全集团共识别出各类风险点800余个,其中重大风险点56个,但我们的风险管控措施与风险等级不完全匹配,一些重大风险点的管控措施依然停留在纸面上。再次是承包商安全管理失控。在一些工程项目中,存在“以包代管”现象,对承包商的安全资质审核不严、过程监督不力,导致安全责任悬空。最后是应急处置能力有待提升。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应急演练存在“走过场”现象,未能真正检验和提升队伍的实战能力。这些问题如芒在背,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以上问题,根源在于集团党委的政治站位不够高,宗旨意识不够牢,责任担当不够强。我们不回避、不遮掩,将以此次巡察为契机,深刻反思,坚决整改。
三、下步打算
针对巡视组可能指出的问题和我们自查发现的不足,集团党委将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果断的措施,全力以赴抓好整改落实,切实做好巡察“后半篇文章”,推动集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突出政治建设,在强化战略引领上实现新提升。我们将把抓好巡察整改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进一步强化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一是健全战略决策机制。我们将高质量完成集团“十五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能源结构转型的量化目标和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到2028年,新能源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0%以上。建立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和合法合规性审查前置程序,确保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二是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设立不少于5亿元的能源转型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新能源项目开发和前沿技术研发。加快培育综合能源服务、虚拟电厂等新增长点,力争在2年内形成2-3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三是坚决打赢改革攻坚战。力争在2026年底前,全面实现对各级子公司中层及以上管理岗位市场化选聘和契约化管理。优化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彻底打破“大锅饭”,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有舞台、有回报。
(二)突出责任落实,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展现新气象。我们将以“零容忍”的态度正风肃纪反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是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制定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两张清单”,实行台账式管理、项目化推进,确保责任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将“第一种形态”运用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履职的重要内容,推动监督执纪关口前移。二是织密织牢风险防控网。聚焦招投标、物资采购、投资并购等关键领域,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整治行动。运用数字化手段,建设“智慧纪检”监督平台,实现对重点领域权力运行的实时监控和预警。三是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对“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新动向露头就打。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基层联系点制度,推动领导干部下沉一线解决问题常态化。
(三)突出固本强基,在夯实发展根基上取得新成效。我们将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全面提升组织力和安全管理水平。一是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在重大项目、重点任务中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突击队”,把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在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中。将党建成效纳入各单位经营业绩考核,权重不低于15%。二是构建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制定集团未来五年人才发展战略规划,实施“高精尖缺”人才引进计划,探索实行协议工资、项目分红等更灵活的薪酬激励方式。启动“青蓝工程”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为集团长远发展储备力量。三是全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立即启动老旧管网和重点设施安全隐患的再排查、再评估工作,制定专项更新改造方案,计划3年内投入不少于5亿元资金,完成全部高风险管网的改造升级。力争到2026年底,实现所有重大危险源和高风险点的智能化实时监测全覆盖。修订完善承包商管理制度,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全面提升应急处置实战能力,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底线。
尊敬的各位领导,巡察是“政治体检”,整改是“政治任务”。我们坚信,有区委巡视组的精准指导和严格监督,我们一定能够把存在的问题找准、找实,把整改的措施定好、定实。我们必将以此次巡察为新的起点,化压力为动力,变被动为主动,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不折不扣地抓好整改落实,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向区委和全区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为XX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