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主要目的是总结过去一段时间我区信访工作的成效与不足,交流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推动我区信访工作再上新台阶。参会的有区信访局班子成员、相关区直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乡镇(街道)书记以及部分村(社区)书记,大家都是信访工作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希望通过今天的交流,能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我区信访工作水平。
一、筑牢源头防线,夯实信访工作根基
信访工作的源头治理是整个信访工作的基础,只有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才能从根本上减轻信访工作的压力。这就要求我们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把功夫下在平时,把工作做在前面。
(一)未雨绸缪,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提前预防是源头治理的关键环节,只有敏锐捕捉到潜在的矛盾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才能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麻烦。一是建立健全矛盾隐患排查预警机制。我们组织专人定期深入企业、社区、乡村进行走访排查,今年以来,共排查出各类潜在矛盾隐患320余件,其中涉及征地拆迁、劳动保障、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有180余件。通过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人和解决时限,目前已有280余件得到了妥善处理。例如,在对XX企业的排查中,我们发现企业与周边居民因噪音污染问题存在潜在纠纷,及时介入协调,督促企业安装隔音设施,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矛盾风险研判。针对我区房地产市场、涉众型经济案件等重点领域,我们每月召开一次风险研判会,分析可能出现的信访问题。上半年,通过研判提前介入处理了XX房地产项目的延期交房问题,组织开发商与业主代表进行多次协商,最终达成了补偿协议,涉及业主200余户,避免了大规模信访事件的发生。三是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我们利用宣传栏、微信群、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和依法信访的能力。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宣传活动5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2万余份,群众依法信访的比例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5%。四是完善基层矛盾调解组织建设。在村(社区)建立了矛盾调解室,配备了专职调解员,聘请了法律顾问提供专业支持。目前,全区所有村(社区)都已建立矛盾调解室,上半年共调解成功基层矛盾纠纷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0%以上。
(二)深耕基层,让信访触角延伸到末梢
基层是信访工作的前沿阵地,只有将信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才能及时了解群众的诉求,解决群众的困难。一是健全基层信访工作网络。在乡镇(街道)设立信访接待中心,在村(社区)设立信访代办点,配备了专兼职信访工作人员。目前,全区共设立乡镇(街道)信访接待中心12个,村(社区)信访代办点86个,实现了基层信访工作网络全覆盖。二是推行信访代理制度。由村(社区)干部担任信访代理人,帮助群众代办信访事项。今年以来,基层信访代理人共为群众代办信访事项6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例如,XX村信访代理人帮助村民反映土地流转问题,经过多方协调,最终为村民争取到了合理的流转费用。三是开展定期接访活动。乡镇(街道)书记、村(社区)书记每周安排一天时间接待群众来访,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上半年,乡镇(街道)书记共接待群众来访300余人次,解决群众问题250余件;村(社区)书记共接待群众来访800余人次,解决群众问题700余件。四是建立基层信息反馈机制。要求基层信访工作人员定期向上级信访部门反馈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掌握群众的思想动态和诉求。上半年,共收到基层信息反馈200余条,为我们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三)多元排查,将风险隐患消除在初始
多角度、多渠道地排查风险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解决工作赢得时间。一是开展专项排查行动。针对特定时期、特定领域的信访问题,开展专项排查行动。比如在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前夕,我们开展了安全生产、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排查,共排查出相关问题50余件,全部督促整改到位。二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排查。建立了信访信息管理系统,对群众通过网络、电话等渠道反映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今年以来,通过信息化手段排查出潜在风险隐患80余件,均得到了及时处理。三是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设立了信访举报电话和信箱,鼓励群众举报身边存在的矛盾隐患和信访问题。上半年,共收到群众举报线索120余条,据此排查出问题90余件,处理相关责任人20余人。四是加强部门联动排查。加强与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联合开展风险隐患排查。例如,我们与公安部门联合排查涉稳风险隐患,共排查出相关线索60余条,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智慧赋能,用科技手段提升预警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信访工作的预警能力已成为必然趋势。一是搭建智慧信访平台。整合了网络信访、电话信访、来信来访等多种渠道,实现了信访事项的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目前,智慧信访平台已受理信访事项1500余件,办理时限平均缩短了30%。二是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信访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信访问题的高发领域、高发时段和主要原因,为风险预警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大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每年的第二、三季度是劳动争议信访的高发期,据此提前制定了应对措施。三是推广视频接访系统。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推广视频接访系统,群众可以通过视频直接与上级信访部门沟通交流,减少了群众的奔波之苦。目前,已有8个乡镇(街道)和50个村(社区)开通了视频接访系统,受理视频接访事项200余件。四是建立信访预警模型。根据历史信访数据和当前的社会形势,建立了信访预警模型,能够对可能出现的大规模信访事件进行预警。今年以来,通过预警模型成功预警了2起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信访事件,提前采取措施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
二、聚焦矛盾化解,提升信访办理质效
矛盾化解是信访工作的核心环节,只有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妥善解决好,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不断提升信访办理的质量和效率。
(一)靶向发力,精准破解信访难题
针对不同类型的信访问题,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精准施策,才能有效破解难题。一是分类处理信访事项。将信访事项分为投诉类、咨询类、建议类等不同类型,按照不同的办理流程和标准进行处理。对于投诉类事项,要及时调查核实,依法依规处理;对于咨询类事项,要耐心解答,提供准确信息;对于建议类事项,要认真研究,合理采纳。上半年,共处理投诉类事项800余件,咨询类事项1200余件,建议类事项300余件,群众满意度分别达到85%、90%、80%。二是建立重点信访案件督办机制。对涉及面广、影响大、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信访案件,实行领导包案制度,明确包案领导、责任单位和办理时限,定期督办。今年以来,共确定重点信访案件50件,目前已办结40件,办结率达到80%。例如,XX小区的房产证办理问题,通过领导包案,协调多个部门,最终为业主办理了房产证,得到了群众的好评。三是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专项行动。对长期未解决的信访积案,进行全面梳理,逐一制定化解方案。上半年,共梳理出信访积案30件,已化解25件,化解率达到83%。其中,XX村的土地纠纷积案,通过多次调解和法律途径,最终得到了妥善解决。四是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作。对于涉及法律问题的信访事项,及时引导群众通过司法途径解决,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以来,共引导群众通过司法途径解决信访事项100余件。
(二)高效办理,让群众诉求落地有声
提高信访办理效率,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关键。一是优化信访办理流程。简化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反馈等环节,减少不必要的手续和时间。通过流程优化,信访事项的平均办理时限从原来的30天缩短到20天。二是建立限时办结制度。对不同类型的信访事项,明确办理时限,到期必须办结并向群众反馈。对未能按时办结的,要说明原因并限期整改。今年以来,共查处未按时办结信访事项的单位5个,相关责任人受到了问责。三是推行“一站式”服务。在区信访接待中心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集中受理各类信访事项,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上半年,“一站式”服务窗口共受理信访事项80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到90%。四是加强信访办理跟踪问效。对已办结的信访事项,进行跟踪回访,了解群众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进行复查复核。上半年,共回访群众600余人次,群众对办理结果不满意的有30件,均进行了复查复核,其中20件得到了重新处理。
(三)多元化解,拓宽矛盾解决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