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全市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会议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 “三农” 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总结我市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发展的成效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推动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迈出更大步伐。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金融办等市直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重点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代表。刚才,* 区、* 县、市农业农村局、* 农业企业分别作了汇报发言,既谈了工作成效,也讲了思路举措,内容务实、亮点突出,我都同意,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推动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夯实农业根基的关键之举,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核心支撑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产业振兴,主体为要。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作为农业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是衔接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关键纽带,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力量。近年来,我市 区通过培育壮大农业企业,带动 镇、 * 街道发展特色种植基地 12 万亩,吸纳农村劳动力 3.2 万人,户均年增收达 1.8 万元;* 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牵头打造的 “稻渔共生” 示范园,辐射带动周边 5 个村发展订单农业,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 25%。实践证明,只有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强起来,乡村产业才有支撑力,乡村振兴才有持久力。当前,我市乡村振兴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通过培育高质量的农业经营主体,推动乡村产业从 “小散弱” 向 “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 转型,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二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是 “国之大者”,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民生之基。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提高单产、保障供给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去年,我市农业企业承担了全市 60% 以上的粮食规模化种植任务,其中 粮食种植企业通过推广良种和标准化种植技术,带动 镇片区小麦亩产提高 8%、玉米亩产提高 10%;* 养殖企业建成标准化养殖场 20 个,年出栏生猪 50 万头,占全市出栏量的 35%,有效保障了市场供应。当前,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压力持续加大。只有推动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底线。

三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发展农业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受益。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通过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订单农业” 等模式,将农民组织起来参与产业链各环节,让农民在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分红返利等方面获得稳定收益,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方式。据统计,我市参与合作经营的农户,年均收入比普通农户高 30% 以上。 区 水果种植企业与 2000 户农户签订合作协议,农户不仅获得每亩 800 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通过参与种植管理获得月薪 3000 元以上的收入,企业盈利后再按利润的 15% 向农户分红,去年户均额外增收达 5000 元。当前,我市农民增收仍面临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不宽等问题,只有让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更好发展,才能带动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二、总结成效经验,坚定促进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要求,聚焦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发展需求,扎实开展 “送信心、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解难题” 等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 “四送一解” 活动深入开展,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各地各部门坚持以经营主体需求为导向,主动下沉服务,面对面听诉求、实打实解难题,让企业感受到了党委政府的关怀和支持。 区作为全市试点,率先开展 “四送一解” 专项行动,组织农业、发改、金融等部门成立12 个工作组,累计走访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 425 个(次),收集用电保障、用地审批、资金周转等各类问题 43 个,目前已解决到位31个,解决率达72%。其中,帮助 农产品加工企业协调电力部门完成线路改造,解决了生产用电不足问题,企业月产量从 150 吨提升至 200 吨;为 * 养殖合作社协调自然资源部门办理设施农业用地手续,新增养殖大棚 3000 平方米,年出栏量增加 1.2 万头。 县同步推进 “千企走访” 活动,组织干部包联 186 家重点农业企业,累计开展上门服务 230 次,解决物流运输、用工短缺等问题 28 个,其中帮助 镇蔬菜合作社联系外地客商,打通了滞销蔬菜的外销渠道,挽回损失 80 余万元。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走访农业企业和经营主体 2800 余个(次),解决各类问题 210 余个,经营主体满意度达 95% 以上,“有困难找政府、遇难题有人帮” 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