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公司党委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始终牢记“国企姓党”的政治本色,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将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谋划、部署、推进、考核全过程深度融合。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公司党委以“建证”党建品牌为统领,创新性地提出并系统实践了“三阶式”融合工作法,即通过“理清思路,明确‘融什么’”、“强化目标,探索‘怎么融’”、“价值导向,检验‘融得好不好’”三个阶段,走好组织“牵线”、党员“登台”、业务“唱戏”的融合新路,有力破解了长期存在的党建业务“两张皮”问题,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红色动能”。
一、坚持顶层设计,筑牢融合“压舱石”
公司党委深刻认识到,党建与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绝非简单的“物理相加”,而是需要顶层设计引领下的“化学反应”。为此,我们聚焦“融什么”这一根本问题,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篇布局,系统构建了融合工作的“四梁八柱”。
(一)强化政治引领,把准改革发展方向
公司党委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确保党中央及上级党委的重大决策部署第一时间传达、第一时间学习、第一时间贯彻。近年来,公司党委共组织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余次,专题学习研讨党的二十大精神、新质生产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等关键内容,确保公司战略决策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我们坚持和加强党对公司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企业在复杂局面下不迷航、在严峻挑战前不动摇。
(二)健全组织体系,夯实坚强组织基础
组织的深度覆盖是融合的根基。我们严格遵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面覆盖”的原则,确保党的组织和工作在公司范围内无死角、无盲区。目前,公司已形成“公司党委-二级单位党组织-项目党支部”三位一体的基层组织体系,实现了党组织在所有业务单元的“应建尽建”。为破解基层党建力量薄弱的难题,我们严格落实“两个1%”制度,即党务工作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党建工作经费按上年度职工工资总额1%的比例足额列入年度预算,并重点向项目一线倾斜。此外,公司大胆探索,在多个重点项目党支部设立了专职党支部副书记,将项目打造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双培养一输送”重要阵地,为党建工作在基层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员与经费保障。
(三)完善决策机制,实现治理深度内嵌
为将党的领导无缝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我们着力推动决策融合。公司党委动态修订完善了《“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管理办法》及决策清单,清晰界定了党委与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做到了“厘清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的重大经营管理事项”和“厘清党委的权责边界”,确保了党委在重大问题决策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行党政领导“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目前公司及二级单位领导班子中交叉任职比例达到90%以上。这一举措不仅加强了党组织对业务工作的理解与把控,也使得业务领导干部能够自觉运用党建思维谋划工作,从根本上为党组织“督任务、保目标、促发展”奠定了前提条件。
(四)推动制度贯通,从源头破除“两张皮”
制度体系的融合是防止“两张皮”现象的根本保障。我们开展了全面的制度梳理与重塑工作。一方面,将党建工作要求全面纳入公司管理制度体系。从顶层的《公司章程》到具体的《项目管理手册》、《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等,均在关键章节明确嵌入了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将党建要求融入生产经营具体业务流程。例如,在《物资采购管理规定》中,明确增加了“供应商廉洁协议签订”和“采购过程纪检监督”等环节;在项目策划阶段,就将党支部建设、党员活动阵地规划等纳入整体方案,真正做到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使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二、创新实践载体,激活融合“动力源”
在回答“怎么融”这一核心问题上,公司党委鼓励并指导各级党组织大胆创新,围绕生产经营中心任务,打造了一系列有特色、有活力、有实效的融合载体,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一)“智慧党建”高效赋能,提升党建管理信息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