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我县近年来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成效与不足,部署下一阶段的重点任务,进一步凝聚青春力量,推动全县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的会议有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团县委的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分管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以及部分高校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的代表和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代表。刚才,团县委、 * 镇、* 高校分别作了汇报发言,讲的都很好,既总结了各自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的特色做法和显著成效,也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下一步工作计划,我都同意,大家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重大意义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富创造力的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更能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的青春动力。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资源整合等多种方式,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据统计,截至 2024 年底,我县共有注册大学生志愿者 12000 余人,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3200 余次,服务时长超过 85 万小时,涵盖了扶贫济困、社区服务、大型赛会、环境保护、教育帮扶等多个领域。例如,在 2024 年我县举办的 “ 文化旅游节 ” 期间,来自 高校的 200 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了游客引导、秩序维护、文化讲解等工作,累计服务时长达到 5000 余小时,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得到了游客和主办方的一致好评。

从社会层面来看,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志愿者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热情活力,能够为社区居民、特殊群体等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有效弥补了公共服务的不足。在 * 街道的 “关爱空巢老人” 项目中,大学生志愿者定期为辖区内 80 余名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情感陪伴、健康监测等服务,累计开展活动 180 余次,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从大学生自身发展来看,参与志愿服务是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升沟通表达技巧。据对我县参与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 92% 的大学生认为志愿服务让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88% 的大学生表示通过志愿服务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同时,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也是我县打造 “志愿之城” 品牌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以点带面,带动更多社会群体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形成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的良好社会风尚。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不仅是对上级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更是我县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二、肯定成绩不足,准确把握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现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志愿服务项目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有待提高。目前,我县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大多集中在传统领域,如扶贫济困、社区服务等,而在新兴领域如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技术支持、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项目较少。据统计,在 2024 年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传统领域占比达到 75%,新兴领域仅占 25%。这导致部分社会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也限制了大学生专业特长的发挥。例如,* 乡在推进农业产业升级过程中,急需农业技术方面的志愿服务支持,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二是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虽然我县出台了一些关于志愿服务的扶持政策,但在资金保障、激励机制、培训体系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资金方面,目前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和少量社会捐赠,资金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需求。 2024 年,我县用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资金为 50 万元,仅能覆盖活动基本开销的 60%。激励机制方面,现有的激励措施主要以精神奖励为主,如优秀志愿者表彰等,缺乏实质性的物质奖励和升学、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难以充分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训体系方面,缺乏系统的志愿服务培训课程,导致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影响了服务质量。

三是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我县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大多以高校社团和乡镇志愿服务队为主,组织规模较小,管理不够规范,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在志愿服务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等环节,存在着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导致活动效果不理想。例如,在 2024 年开展的 “环保宣传进社区” 活动中,由于组织管理不到位,出现了志愿者分工不明确、宣传资料发放混乱等情况,影响了活动的宣传效果。

四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不强。受学业压力、实习就业等因素影响,许多大学生只能在假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平时参与度较低,导致志愿服务队伍的稳定性较差。据统计,我县大学生志愿者的年均参与志愿服务时长为 50 小时左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70%。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跟踪和反馈机制,许多大学生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总结和评价,影响了他们的持续参与热情。

三、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推动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针对当前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下一步,我们要聚焦重点任务,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打造多元化志愿服务项目体系

要深入调研社会需求,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大学生的专业特长,打造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项目体系。一是拓展传统服务领域的深度和广度。在扶贫济困方面,要针对我县农村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开展精准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如 “一对一” 学业辅导、技能培训、就业帮扶等;在社区服务方面,要结合社区治理的需要,开展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如社区环境整治、邻里矛盾调解、社区文化建设等。二是积极开拓新兴服务领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开展 “科技助农” 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农村地区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农产品销售推广等服务;围绕科技创新发展,开展 “科普进万家” 志愿服务项目,组织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为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科技小制作等活动;围绕应急管理工作,开展 “应急救援志愿服务” 项目,组织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应急知识宣传、应急演练等活动。

同时,要加强志愿服务项目的品牌化建设。每个乡镇、每个高校都要结合自身特色,打造 1-2 个具有影响力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通过品牌效应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例如,* 镇可以结合当地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 “生态保护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高校可以结合其医学专业优势,打造 “健康义诊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要加大对品牌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品牌项目的特色和成效,提高项目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健全志愿服务保障机制

一是加大资金保障力度。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除了政府拨款外,要积极争取社会捐赠、企业赞助等资金支持,扩大资金规模。县财政要逐年增加用于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资金投入,确保资金规模能够满足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需求。同时,要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二是完善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将志愿服务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志愿者,要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表彰,如颁发荣誉证书、奖金、奖学金等。同时,要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度,志愿者可以通过积累服务积分兑换相应的公共服务或商品,提高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

三是构建完善的培训体系。要制定系统的志愿服务培训计划,建立多层次的培训课程体系,包括志愿服务基础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安全防护培训等。要邀请专业的培训师、优秀的志愿者骨干等为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培训,提高培训质量。同时,要建立培训效果评估机制,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 2025 年,我县计划开展志愿服务培训 20 场次,培训大学生志愿者 3000 人次以上,确保每位志愿者每年至少接受 1 次专业培训。

(三)提升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水平

要加强对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的指导和管理,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一是健全组织架构。要鼓励高校、乡镇、社区等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组织,明确组织的职责和分工,完善组织的管理制度。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的规范化建设,推动志愿服务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活动。二是加强人才培养。要通过举办培训班、交流会等方式,加强对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组织管理能力和专业素养。要鼓励有经验的志愿者骨干担任组织管理人员,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要建立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人员库,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人才支持。

三是优化活动组织流程。要制定志愿服务活动组织流程规范,明确活动策划、组织、实施、总结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责任。在活动策划阶段,要充分调研社会需求,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在活动组织阶段,要做好志愿者招募、培训、分工等工作;在活动实施阶段,要加强现场管理和协调,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总结阶段,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活动档案管理。 2025 年,我县要评选表彰一批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组织管理人员,推广其先进经验和做法。

(四)增强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持续性

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持续性不强的问题。一是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时间。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业安排,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活动时间,如利用周末、节假日等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避免与大学生的上课时间冲突。同时,要鼓励高校将志愿服务纳入实践教学体系,给予相应的学分,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二是建立跟踪反馈机制。要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档案,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服务评价等信息。在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后,要及时给予反馈和评价,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帮助其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同时,要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回访,了解其参与志愿服务的感受和需求,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三是加强情感交流。要通过组织志愿者座谈会、联谊活动等方式,加强大学生志愿者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其归属感和凝聚力。要关心志愿者的学习和生活,帮助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 2025 年,我县计划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座谈会 4 场次、联谊活动 2 场次,进一步增强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

四、强化组织领导,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明确责任分工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责任分工,形成工作合力。县委宣传部要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县教育局要指导高校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将志愿服务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县民政局要将志愿服务与社区治理相结合,为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社区服务提供支持;团县委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负责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项目策划、志愿者招募培训等工作;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要建立健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督导考核

要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督导考核机制,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定期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情况、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保障机制落实情况等。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通过督导考核,推动各级各部门切实履行职责,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三)营造浓厚氛围

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体平台,广泛宣传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营造 “人人参与志愿服务、人人支持志愿服务” 的浓厚社会氛围。要组织开展 “优秀大学生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项目” 等评选表彰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广大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同时,要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为志愿服务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物资等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同志们,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不断推动我县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迈上新台阶,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