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以“青春与时代同频、奋斗与发展共振”为主题召开全区年轻干部座谈会,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年轻干部工作重要论述的具体行动,也是立足“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阶段、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刚才,听了10位年轻干部的发言,既有扎根基层的实践感悟,也有破解难题的创新思考,更有许党报国的赤诚信念,让我深切感受到全区年轻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蓬勃朝气。借此机会,我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年轻干部如何成长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谈几点意见,与大家共勉。
一、把握“时”与“势”,深刻认识年轻干部肩负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当前,全区正处于“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关键期、“建设数字经济创新高地”的突破期、“推进共同富裕示范样板”的深化期,这为年轻干部成长提供了最广阔的舞台、最难得的机遇。
(一)从时代方位看,年轻干部是“接力跑”中至关重要的一棒
今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一年。从“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看,我区经济总量突破5000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28%、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2020年翻两番,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代代干部的接续奋斗。现在,接力棒交到了你们手中,能否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基层治理等领域打开新局面,直接关系到全区能否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
(二)从发展需求看,年轻干部是破解“卡脖子”问题的关键力量
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传统产业转型压力较大,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群众对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需求的期待更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一批熟悉数字经济、擅长基层治理、精通产业融合的“行家里手”。年轻干部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正是突破这些“瓶颈”的生力军。
(三)从干部队伍现状看,年轻干部是优化结构的核心支撑
截至2025年6月,全区科级干部中35岁以下占比18%,较2020年提升8个百分点,但与“十四五”规划提出的“35岁以下科级干部占比达25%”目标还有差距;专业型干部储备不足,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多元化”,迫切需要你们加速成长、脱颖而出。
二、对标“忠”与“能”,在实践锻炼中锤炼过硬本领
“刀在石上磨,人在事上练。”年轻干部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中“强筋壮骨”。结合全区中心工作,我提出“四个过硬”要求:
(一)政治过硬,做“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
政治能力是年轻干部的“第一能力”。一要铸牢“根”与“魂”。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终身课题,结合主题教育常态化要求,每月至少精读1本原著、撰写1篇心得体会,特别要深刻把握“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实践要求,真正把“两个维护”融入血脉、见诸行动。二要站稳“人民立场”。今年全区开展“千名干部进千企、万户群众大走访”活动,大家要主动参与,在解决企业“用工难”、群众“停车难”等具体问题中,深刻体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内涵,坚决防止“只唯上不唯实”的形式主义。三要严守“纪律红线”。年轻干部初入职场,更要扣好“第一粒扣子”。去年全区查处的3起年轻干部违纪案件中,2起涉及虚报项目资金、1起涉及违规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这些教训必须引以为戒。要自觉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二)担当过硬,做改革攻坚的勇敢冲锋者
“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一要在重大任务中“扛旗”。今年全区启动“十大标志性工程”,包括总投资8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覆盖12个乡镇的数字乡村示范带建设等。年轻干部要主动“揭榜挂帅”,比如在新能源项目中,既要协调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也要研究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既要推广“智慧农业平台”,也要解决老年人“数字鸿沟”问题,真正在一线锤炼“解题能力”。二要在矛盾冲突中“破局”。当前,部分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管线迁移、居民腾退等难题,去年某街道年轻干部创新“社区议事厅+数字问卷”模式,用1个月完成300户居民意见征集,将改造周期缩短20%。这种“问题导向、创新破题”的思路,值得大家学习。三要在风险挑战中“亮剑”。今年入梅以来,我区遭遇3轮强降雨,12名年轻干部主动请缨参与防汛抢险,连续72小时驻守堤坝,转移群众500余人。面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黑天鹅”“灰犀牛”事件,年轻干部要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精神,决不能当“逃兵”“软骨头”。
(三)本领过硬,做推动发展的专业操盘手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一要提升“专业素养”。针对全区“2+3”产业体系,年轻干部要结合岗位需求,系统学习产业政策、技术路径、市场趋势。比如经济部门干部要熟悉“亩均论英雄”改革、碳交易规则;农业农村部门干部要掌握“三权”分置政策、乡村运营模式。二要锤炼“数字思维”。我区已建成“城市大脑”2.0版,覆盖16个部门、87项应用场景。年轻干部要主动学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善于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比如在优化营商环境中,通过分析企业开办、项目审批等数据,精准找出“堵点”;在基层治理中,利用“社区云平台”实现矛盾纠纷“一键上报、分类处置、限时反馈”。三要培养“系统观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比如推进“产城融合”,既要考虑产业布局与人口集聚的匹配度,也要兼顾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承载力;推动“双碳”工作,既要落实能耗“双控”要求,也要保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合理用能。年轻干部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在全局中找准自身工作的定位和发力点。
(四)作风过硬,做务实重干的践行示范者
“作风正则事业兴。”一要力戒“虚浮气”。去年区委巡察发现,个别年轻干部存在“材料出政绩”倾向,把精力花在“包装亮点”“拼凑数据”上。大家要牢记“业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多到车间码头、田间地头掌握“第一手资料”,少在办公室“闭门造车”。二要甘当“小学生”。年轻干部学历高但经验少,要主动拜群众为师、拜实践为师。比如到村(社区)任职的干部,要学会用“乡音”讲政策、用“土办法”解难题;到企业挂职的干部,要深入了解生产流程、市场痛点,真正成为“企业的贴心人”。三要保持“平常心”。干部成长有其规律性,不能“拔苗助长”。近年来,区委坚持“赛场选马”,对在重点任务中表现突出的干部优先提拔,但也有个别干部因“急于求成”出现心态失衡。大家要正确看待个人进退留转,把心思放在“干成事”上,而不是“求进步”上,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业绩。
三、强化“管”与“爱”,为年轻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生态
培养年轻干部,是组织的政治责任。区委将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为大家成长成才提供“阳光雨露”。
(一)搭平台,让年轻干部“有舞台”
今年起,区委实施“青蓝工程”升级版:每年选派100名年轻干部到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前沿挂职,50名到信访维稳、安全生产等吃劲岗位锻炼,30名到重点企业、科研院所跟岗学习。同时,推行“导师制”,由区领导、部门“一把手”和优秀企业家担任导师,通过“一对一”传帮带,帮助年轻干部快速熟悉业务、提升能力。
(二)压担子,让年轻干部“长本事”
坚持“早压担子早成才”,对表现突出的年轻干部,打破“隐性台阶”,及时放到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历练。今年区政府机构改革中,3名“85后”干部被提拔为部门副职,其中1名“90后”干部担任区数字经济局副局长,负责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下一步,区委还将探索“跨领域轮岗”机制,让年轻干部在多岗位锻炼中成长为“多面手”。
(三)严管理,让年轻干部“行得稳”
建立“成长档案”,对年轻干部的政治表现、工作实绩、作风状态进行全程纪实,每季度开展一次“成长评估”,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咬耳扯袖”。同时,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对在改革创新中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的失误和错误,符合“三个区分开来”要求的,予以容错免责,让大家“轻装上阵”。
同志们,“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当前的XX,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也为年轻干部提供了最好的成长时代。希望大家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火热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书写精彩华章!
最后,衷心祝愿全区年轻干部: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新征程上跑出属于自己的“加速度”!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