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县污染防治攻坚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在2025年全县污染防治攻坚部署会议上的讲话-文库集
在2025年全县污染防治攻坚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此内容为付费阅读,请付费后查看
20
年度会员
付费阅读

同志们:

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关系发展的重大经济问题。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生态环境质量取得了一定改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成绩属于过去,问题依然严峻。当前,我县的污染物排放在一些领域、一些环节仍然处于高位,环境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部分干部的思想认识和责任落实还存在差距,污染防治的拐点尚未真正到来,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这次出台的《方案》,就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下定决心啃硬骨头、涉险滩的一项重大决策。方案明确了我们未来一段时间内攻坚克难的主战场和路线图。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松懈,不能有任何的侥幸心理。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污染防治攻坚部署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分析当前我县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解读并部署落实《 *县污染防治集中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动员全县上下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坚决向污染宣战,迅速掀起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的高潮。 下面,我根据《方案》要求,结合当前工作实际,重点强调八个方面的攻坚任务。

一、坚决打赢工业污染深度整治攻坚战,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工业污染是我县大气和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治理工业污染,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厉的措施,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

(一)要坚持标准引领,淘汰落后产能。 历史上的燃煤锅炉和 “小散乱差”企业整治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例如我们在 2017 年前就已对 10 蒸吨以下燃煤锅炉进行改造或拆除,但随着发展,新的污染源和治理难题不断出现。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严格执行最新的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例如,对于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把关环评准入,像今年 2 月公示的金刚石软磨片项目,其废水排放就要求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废气排放需满足《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并对 VOCs 等关键指标实行总量控制。这为我们存量企业的升级改造树立了标杆。各乡镇、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辖区内、行业内的工业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再排查,特别是金刚石制品、医药制造等我县的重点产业集聚区,要对照现行标准,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和责任清单,坚决依法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

(二)要强化源头控制,深化全过程监管。 污染治理不能只看末端,更要管住源头。所有工业企业,特别是涉及废水排放的企业,必须确保其外排废水全因子稳定达到《惠济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1 / 918 - 2014 )的要求。对于排放总磷的重点企业,要确保总磷在线监控设施稳定运行并与环保部门联网,数据要真实、准确、有效。生态环境分局要进一步完善在线监测和监督性监测机制,加密监测频次,并继续执行每季度向社会公布未达标企业名单的制度,用社会监督的力量促使企业履行治污主体责任。

(三)要突出重点整治,务求取得实效。 针对工业堆场、料场,要严格落实密闭、覆盖、喷淋等扬尘防控措施;针对涉挥发性有机物( VOCs )排放的企业,要全面推广使用低(无) VOCs 含量原辅材料,并配套建设高效的末端治理设施。我们要通过这次攻坚行动,真正解决一批长期存在的工业污染顽疾,推动我县工业经济走上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二、坚决打赢黑臭水体歼灭战,还人民群众清水绿岸

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经过前几年的努力,我县惠济河、古黄河等主要河流水质已从持续稳定 V 类向更好的标准迈进,但县城建成区和部分农村地区的黑臭水体问题依然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

(一)目标必须明确。 我们的目标是,到 2025 年底,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地表水水质优于 Ⅳ类。这意味着我们要让惠济河、古黄河、余河坡、小沙河、永安河、商柘运河等流经我们身边的每一条河流,都能实现“水清、岸绿、景美”的转变。

(二)标准必须严格。 治理黑臭水体,不能只凭感官,更要依靠科学数据。我们不仅要做到水体无令人不适的异味、岸边无垃圾、水面无漂浮物,更要确保各项理化指标达标。透明度不小于 25 厘米,溶解氧不小于 2 毫克/升,氧化还原电位不大于 50 毫伏,氨氮浓度要严格控制在标准值以下。这些都是硬杠杠,是衡量我们工作成效的最终标尺。

(三)措施必须系统。 治理黑臭水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 “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的方针。 一要 全面排查入河排污口,这是控源截污的根本。水利、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要联合行动,对所有河道进行地毯式排查,摸清每一个排污口的位置、来源、排放量,建立台账,分类施策,坚决堵住所有非法排污口。 二要 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特别是要完善城区的雨污分流管网体系,确保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 95 %以上,从根本上减少入河污染负荷。 三要 结合容湖、余河坡、古黄河的综合治理工程,科学开展清淤疏浚和生态修复,恢复水体自净能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