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光阴,弹指一挥。时光的指针悄然划过 2025 年的中点,回首这六个月在 *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的工作,心中感慨万千。于方寸窗口,窥见民生万象;于迎来送往,体悟治理温度。这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场修行。我立足于这三尺服务台,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流程的经办人,更是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现将半年来的工作、学习与思考总结如下。
一、从 “办事员”到“服务官”的角色嬗变。 半年来,我最深刻的体悟是角色的重塑。过去,我或许更多地将自己定位为一名 “办事员”,职责在于依规办事、准确无误。然而,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深化,特别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和“高效办成一件事”等改革措施的全面铺开,我逐渐认识到,群众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按部就班的经办者,更是一个能为他们着想、解其所难的“服务官”。这种转变,首先源于中心推行的“去柜台化”“肩并肩”服务新模式。当物理上的隔阂被打破,我与办事群众从“面对面”变为“肩并肩”共同操作时,心理上的距离也随之拉近。我不再是高坐台后的审批者,而是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同伴。这种平等的姿态,让我能更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焦虑与期盼,从而激发了更强烈的服务主动性。我开始学着不仅解答“怎么办”,更要思考“怎样能办得更好、更快、更省心”。其次,角色的转变也体现在知识结构的重塑上。综合窗口的工作模式要求我不能再是某一领域的“专才”,而必须是熟悉多个领域业务的“通才”。上半年,我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社保、医保、市场监管等高频领域的政策法规和业务流程,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本“活字典”。当群众带着复杂问题前来,我能迅速从其模糊的表述中定位核心诉求,并提供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性解决方案,这种一站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服务官”角色的核心价值所在。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