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基层工作实务版)
一、在提高认识方面
(一)存在问题
1.理论实践脱节:社区两委班子部分成员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时,仅仅满足于对文件内容的表面解读,缺乏深入钻研和思考。没有将八项规定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与社区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低保审核、民生项目落地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实务中,未能以八项规定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基层特殊论思想:部分班子成员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社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权力部门,手中没有重要的权力资源,因此觉得在社区层面不存在腐败问题需要反对,也不会出现违反规定的情况。这种“无腐可反”“无规可违”的麻痹心理,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对自身要求降低,对八项规定的执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表现形式
1.惠民政策执行走样:在高龄津贴发放工作中,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定对领取人员的动态信息进行核实。没有及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是否健在等情况,导致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仍然领取津贴,而一些符合条件的老人却未能及时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严重影响了惠民政策的公平性和精准性。
2.经费使用不当:在创城宣传品采购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盲目采购了大量超出实际需求的宣传品。这些宣传品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社区的经费支出,违背了八项规定中关于勤俭节约的要求。
(三)整改措施
1.开展“规定连民心”典型案例教学(每月1次):每月精心挑选与社区工作紧密相关的八项规定典型案例,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通过案例讲解、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班子成员深刻理解八项规定在社区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意义,提高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建立社区小微权力风险清单(覆盖6大类32项):全面梳理社区工作中涉及的各类小微权力,包括低保审核、民生项目审批、经费使用等6大类32项具体权力事项。对每一项权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详细排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形成社区小微权力风险清单,确保权力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四)整改时限
立行立改(制度7月底前完成):从发现问题的那一刻起,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要在7月底前完成社区小微权力风险清单等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为规范社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五)整改进展社区两委班子落实八项规定问题查摆整改清单
(聚焦基层工作实务版)
一、在提高认识方面
(一)存在问题
1.理论实践脱节:社区两委班子部分成员在学习中央八项规定时,仅仅满足于对文件内容的表面解读,缺乏深入钻研和思考。没有将八项规定所蕴含的精神实质与社区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在低保审核、民生项目落地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实务中,未能以八项规定为指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标准,导致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
2.基层特殊论思想:部分班子成员存在一种错误的认知,认为社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权力部门,手中没有重要的权力资源,因此觉得在社区层面不存在腐败问题需要反对,也不会出现违反规定的情况。这种“无腐可反”“无规可违”的麻痹心理,使得他们在工作中对自身要求降低,对八项规定的执行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表现形式
1.惠民政策执行走样:在高龄津贴发放工作中,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按照规定对领取人员的动态信息进行核实。没有及时掌握老人的健康状况、是否健在等情况,导致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仍然领取津贴,而一些符合条件的老人却未能及时享受到应有的待遇,严重影响了惠民政策的公平性和精准性。
2.经费使用不当:在创城宣传品采购过程中,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盲目采购了大量超出实际需求的宣传品。这些宣传品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社区的经费支出,违背了八项规定中关于勤俭节约的要求。
(三)整改措施
1.开展“规定连民心”典型案例教学(每月1次):每月精心挑选与社区工作紧密相关的八项规定典型案例,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通过案例讲解、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班子成员深刻理解八项规定在社区实务中的具体应用和重要意义,提高他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2.建立社区小微权力风险清单(覆盖6大类32项):全面梳理社区工作中涉及的各类小微权力,包括低保审核、民生项目审批、经费使用等6大类32项具体权力事项。对每一项权力可能存在的风险点进行详细排查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形成社区小微权力风险清单,确保权力在规范的轨道上运行。
(四)整改时限
立行立改(制度7月底前完成):从发现问题的那一刻起,立即采取整改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同时,要在7月底前完成社区小微权力风险清单等相关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作,为规范社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五)整改进展
✅已组织物业费使用违规案例剖析会:通过组织物业费使用违规案例剖析会,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对物业费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会议上,大家深入分析了案例中存在的违规行为和原因,并结合社区实际情况,讨论了如何加强物业费的管理和监督,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
✅完成社区采购报销负面清单制定:经过认真梳理和研究,社区已经完成了采购报销负面清单的制定工作。该清单明确了在采购报销过程中禁止出现的行为和事项,如虚假报销、超标准采购等,为规范社区采购报销行为提供了明确的依据。
二、在增强党性方面
(一)存在问题
1.身份意识淡化:部分社区党员在调解邻里纠纷时,忘记了自己的党员身份和责任担当。没有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处理纠纷时缺乏耐心和公正,未能积极主动地协调各方关系,化解矛盾,导致邻里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损害了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2.组织生活虚化:当主题党日活动与防汛演练等紧急工作发生冲突时,社区党组织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协调和安排,而是直接取消了主题党日活动。这种做法反映出对组织生活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组织生活对于增强党员党性修养、提高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作用。
(二)表现形式
1.党员先锋岗形同虚设:社区设置的党员先锋岗原本是为了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为居民服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党员未能认真履行先锋岗的职责,网格巡查记录每周缺失率达40%。这表明党员对自己的工作任务不够重视,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未能真正发挥先锋岗的作用。
2.民主生活会“和稀泥”:在民主生活会上,部分党员存在“老好人”思想,对同事迟到早退等问题避而不谈。没有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导致民主生活会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无法达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目的。
(三)整改措施
1.实施“红徽亮身份”行动(党员户挂牌+工作日佩戴党徽):通过为党员户挂牌和要求党员在工作日佩戴党徽,增强党员的身份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在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建立“错时组织生活”机制(利用早晚时段补学):为了解决组织生活与工作冲突的问题,建立“错时组织生活”机制。当遇到紧急工作导致无法按时开展组织生活时,可以利用早晚等空闲时段组织党员进行补学,确保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保证党员能够及时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方针政策。
(四)整改时限
8月15日前全面实施:在8月15日前,要完成“红徽亮身份”行动的全面启动和“错时组织生活”机制的建立及实施工作。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能够按时落实到位,取得实际效果。
(五)整改进展
✅87户党员家庭完成标识悬挂:目前,社区已经完成了87户党员家庭的标识悬挂工作。这些标识不仅是党员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的体现。通过悬挂标识,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也让居民能够更加方便地监督党员的行为。
✅开通“晨间党课”课堂(已开展3期):为了方便党员学习,社区开通了“晨间党课”课堂。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3期课程,通过推送党的理论知识、时事热点等内容,让党员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了党员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三、在规范权力运行方面
(一)存在问题
1.议事决策缺章法: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方案制定过程中,没有广泛征求业主的意见和建议,未经业主充分论证就匆忙做出决策。这种缺乏民主程序的决策方式,导致部分业主对方案不满,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纠纷,影响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2.财务监管有盲区:社区慈善超市的收支情况半年未进行公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透明度。这使得社区居民对慈善超市的资金使用情况产生质疑,也容易滋生腐败和违规行为,损害了社区的公信力。
(二)表现形式
1.“四议两公开”执行缩水:在公共收益使用方面,没有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进行操作。公共收益使用方案未经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也未进行公开公示,导致居民对公共收益的使用情况不知情,无法参与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