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照“深化思想认识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思想“总开关”拧得不紧,理论学习存在应付心态。 我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常常将其视为“软任务”,满足于参加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学习内容钻研不深、不透,没有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停留在概念和口号上。
案例:今年以来,党支部多次组织学习关于乡村振兴的系列重要论述,我虽然每次都参加了,但只是泛泛地读、听,没有结合自己作为民政干事的工作职责,去深入思考如何在低保兜底、特困供养、社会救助等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大局。当有群众来咨询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与乡村振兴帮扶政策如何衔接时,我一时语塞,无法给出清晰、专业的解答,反映出我学用脱节,理论功底不扎实。
2.问题:政治站位不高,看待问题、处理工作的大局意识不强。 在日常工作中,我更多时候是把自己定位为一名普通的业务经办人员,习惯于就事论事,考虑自己“一亩三分地”的工作多,从全镇发展大局和政治高度思考谋划工作少,未能时时处处用党员的标准来审视和要求自己。
案例:在每月的低保动态核查工作中,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核对数据、填写报表、确保程序合规上,认为只要不出错就是完成了任务。我很少主动思考,如何通过精准的核查,为镇党委政府掌握全镇困难群众的真实情况提供第一手资料,为更科学的社会救助决策提供依据。我的工作视野局限在“完成任务”,而没有提升到“服务大局”的高度。
3.问题:理想信念有所弱化,精神上存在“缺钙”现象。 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革命意志和奋斗精神有所消退,有时会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松懈思想。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繁杂的事务,有时会发牢骚、讲怪话,缺乏共产党员应有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豁达。
案例:我负责的民政工作事务繁杂,直接面对困难群众,工作压力较大。前段时间,因为一项临时救助的申请材料不全,我与申请人家属沟通时,对方情绪激动,言语上有些过激。事后我感到非常委屈,私下和同事抱怨“这份工作吃力不讨好”,甚至产生了调换岗位的念头。这反映出我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在考验面前发生了动摇,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二、对照“加强党性修养要进一步到位”查摆问题
1.问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突出,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对自己要求不高,标准不严,有时忘记了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未能时刻以党员的先进性来激励自己。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参与集体活动、服务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足。
案例:去年冬天,镇里组织党员干部进行扫雪除冰活动。我虽然也参加了,但只是完成了自己负责的区域,看到有些区域人手不足、积雪很厚时,我想的是“反正有其他人负责”,没有主动上前帮忙。活动结束后便立刻回家,没有体现出党员应有的“冲在前、干在先”的模范带头作用,实际上是把自己混同于一名普通群众。
2.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够坦诚,存在“闯关”思想。 在参加组织生活会时,我进行自我批评往往是“穿靴戴帽”,讲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话套话,对自己思想深处、工作细节上的问题,不敢揭短亮丑。对同志进行批评时,也多是“隔靴搔痒”,怕得罪人,没有起到帮助同志、增进团结的效果。
案例:在最近一次党小组会上,我对自己的剖析是“服务群众的水平有待提高”,但没有具体说明是在哪个环节、哪件事情上服务不好,根源是什么。在给同事提意见时,我明明知道他在接待群众时有时态度生硬,但我说的却是“希望你以后和群众沟通时更有耐心”,话说得很委婉,没有点到痛处,完全没有达到“红脸出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