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数字化转型工作部署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分析我区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安排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动员全区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真抓实干,加快推动我区数字化转型取得实质性突破,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下面,我讲六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深刻领会数字化转型重大意义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关乎我区能否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是我们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从时代潮流到区域发展,从企业升级到民生改善,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一)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数字化转型历史机遇
当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世界格局。能否顺应这一潮流,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在发展中赢得主动。一是洞察技术变革趋势,抢占数字化发展高地。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正加速迭代升级,不断催生新的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我们要敏锐捕捉这些技术变革的方向,积极布局相关产业,为我区在数字化时代抢占发展高地奠定基础。只有走在技术变革的前沿,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引领区域发展。二是紧跟产业变革步伐,融入数字化发展浪潮。传统产业正在经历深刻的数字化变革,产业边界日益模糊,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我区的特色产业要主动拥抱这一变革,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改造升级,融入到数字化发展的大浪潮中,避免被时代所淘汰。通过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力的提升。三是应对全球竞争格局,提升数字化竞争能力。在全球化背景下,数字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各国各地区都在加大数字化投入,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加快提升自身的数字化竞争能力,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我区的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二)赋能区域发展,激活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
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抓手,能够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推动区域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增强区域经济活力。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对我区的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改造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新兴数字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活力不断增强。二是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借助数字化手段,能够打破城乡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城市的先进技术、优质资源可以更便捷地向农村延伸,农村的特色产品和资源也能通过数字平台更好地走向市场,从而推动城乡协同发展,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三是提升区域治理效能,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数字化转型为区域治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构建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安防等系统,能够提高政府的决策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程度,为企业和群众营造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发展环境。
(三)驱动企业升级,筑牢数字化转型坚实根基
企业是数字化转型的主体,企业的数字化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区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成效。推动企业数字化升级,能够为我区的数字化转型筑牢坚实根基。一是提高生产运营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企业通过引入数字化生产设备和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减少人工干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数字化管理可以优化企业的供应链、库存管理等环节,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数字化技术为企业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工具和平台。企业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精准开展产品研发和创新,推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持续创新,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三是拓展市场发展空间,提升企业市场占有率。借助电子商务、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企业可以打破地域限制,将产品和服务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数字化营销手段,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提高营销效果,不断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四)惠及民生福祉,彰显数字化转型价值取向
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让人民群众在数字化发展中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是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群众生活品质。通过建设数字政务平台、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能够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群众可以足不出户办理各类政务事项,享受到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服务,生活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二是丰富数字生活场景,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随着数字化的深入发展,数字生活场景不断丰富,如在线购物、数字娱乐、智慧社区等。这些场景能够满足群众在购物、娱乐、生活等方面的多样化需求,让群众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增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加强对市场监管、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力度,有效保障群众的消费权益、人身财产安全等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建设智慧安防系统等,提高社会安全保障水平,让群众的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二、客观分析现状,准确把握数字化转型形势任务
在看到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我区具备的一定基础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全面客观地分析现状,才能更好地明确下一步的任务和方向。
(一)肯定已有成绩,坚定数字化转型信心决心
近年来,我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些成绩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和决心。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底座不断夯实。我区持续加大对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5G网络实现了乡镇(街道)全覆盖,光纤宽带接入能力不断提升。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为各类数字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二是产业数字化转型初见成效,部分企业率先突破。一些重点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改造,引入了先进的生产管理系统和智能设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涌现出了一批数字化转型的示范企业,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三是数字政务服务不断优化,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我区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了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了众多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群众和企业办事的流程不断简化,办理时间大幅缩短,办事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
(二)正视存在问题,认清数字化转型短板不足
尽管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区数字化转型还存在不少短板和不足,这些问题制约了我们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差距,区域覆盖不够均衡。虽然我区5G网络和光纤宽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部分偏远农村地区,网络覆盖质量还不够高,网速较慢。数据中心的规模和算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数字应用需求,基础设施的区域分布也不够均衡。二是产业数字化水平有待提升,转型动力相对不足。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限制,数字化转型的意愿和能力都比较弱,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级阶段。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三是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人才支撑能力薄弱。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既懂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但我区在数字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储备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企业和政府部门都面临着数字人才短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三)研判面临形势,明确数字化转型挑战机遇
当前,数字化转型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既有严峻的挑战,也有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准确研判形势,积极应对挑战,牢牢把握机遇。一是技术快速迭代带来挑战,创新能力面临考验。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对我们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能及时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就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同时,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技术标准不统一、兼容性差等问题,增加了数字化转型的难度。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带来挑战,发展压力持续加大。周边地区都在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纷纷出台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技术和资金。我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不能加快发展步伐,就会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发展压力持续加大。三是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带来机遇,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国家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随着“新基建”的加速推进,也为我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推进各项工作。
(四)聚焦目标任务,明晰数字化转型方向路径
基于对现状的分析和形势的研判,我们要明确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任务,找准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确保数字化转型工作有序推进。一是明确总体目标,锚定数字化转型长远发展。到2027年底,我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更加完善,5G网络实现全域深度覆盖,数据中心算力大幅提升;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产业数字化水平位居全市前列;数字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超过45%。二是细化阶段任务,推动数字化转型分步实施。在2025-2026年,重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实现5G网络在农村地区的高质量覆盖,建设一批行业级数据中心;培育10家以上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带动相关产业加快转型。2027年,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政务数字化、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确保总体目标顺利实现。三是找准实施路径,确保数字化转型落地见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和引进一批数字人才;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