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前一阶段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压奋进,以更大决心、更实举措推动池州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新跃升,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江城市。
刚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贵池区政府以及相关单位作了很好的汇报,既有面上进展,也有点上突破,既讲了成绩,也分析了不足,思路清晰、举措务实。方能斌、曹霞、胡军保同志也讲了具体意见,我都赞同。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当前工作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差距,切实增强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活力的紧迫感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山水池州·灵秀九华”城市品牌,大力实施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行动,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实事,城市面貌和内涵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
(一)规划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坚持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池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省政府批复,为城市未来发展锚定了空间框架。中心城区重点片区控规和城市设计持续深化,“一江两岸、拥江发展”的滨江城市格局加速构建。特别是东部产业新城、西部生态新城、高铁新区等重点板块的规划,更加注重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我们深刻汲取过去一些项目“重建设轻运营”的教训,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天堂湖新区等项目的规划阶段就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参与,从源头上考虑业态布局、盈利模式和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做到“谋定而后动”。
(二)城市功能短板加快补齐。 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下大力气补短板、强弱项。交通内联外畅取得突破。G3W德上高速池州段建成通车,池黄高铁建设加快推进,九华山机场改扩建工程稳步实施,“公铁水空”立体交通体系加速成型。主城区内部循环持续优化:长江南路延伸段、石城大道改造提升等工程竣工通车,秋浦东路、昭明大道等“卡脖子”路段拓宽工程启动,新增公共停车位2200余个,智慧停车系统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停车难”问题有所缓解。开通优化公交线路8条,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0辆,公共交通分担率逐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强力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完成地下管网普查建档,在主城区重点区域布设智能监测设备1200余套,城市安全韧性增强。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2个,惠及居民1.8万户,同步推进加装电梯工作(已完成35部,在建20部)。新建改造供水管网35公里、燃气管网42公里,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提升。主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85%的工作量,水环境治理成效显现。公共服务供给持续优化。市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结构封顶,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稳步推进,市妇幼儿童医院规划落地。教育园区功能品质提升初见成效:新增幼儿园学位900个、中小学学位3000个,市一中、市十一中等学校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园区内体育场馆、文化设施、商业配套等规划建设加快布局,正着力解决师生反映的就医、购物、休闲不便等问题。建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15个、社区食堂10个、口袋公园27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更加完善。
(三)城市品质魅力逐步彰显。 坚持“面子”“里子”一起抓,不断提升城市颜值和气质。生态本底更加厚植。严格保护“一江(长江)一湖(平天湖)一山(九华山)”生态屏障,持续推进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平天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持续加强。建成区绿地率达39.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生活常态。历史文脉有效传承。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孝肃街、秀山门等历史文化街区风貌整治提升工程有序推进。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突出唐风古韵与文化体验,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池州傩戏”“青阳腔”等非遗文化在城市建设中得到更多展示空间。城市管理更加精细。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开展市容环境“百日攻坚”整治行动,重点治理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违法建设等顽疾。推进“美丽街区”创建(如秋浦路、长江路示范段),提升街景立面、店招标牌品质。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持续扩大,城市洁净度显著提升。
(四)城市发展活力加速释放。 坚持以产兴城、以城促产,着力激发城市内生动力。产业支撑不断强化。东部产业新城聚焦半导体、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宝镁轻合金、铜冠铜箔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同步配套人才公寓、商业街区、学校医院,产业吸附力增强。积极盘活闲置低效资产,如成功将原池州宾馆地块改造为高品质人才公寓,将原东至化肥厂旧址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园。消费场景持续升级。推进新西街、同晖城市广场等商圈提档升级,引进知名连锁品牌首店8家。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平天湖月光经济带、清溪河畔休闲街区等特色消费场景。成功举办池州马拉松、杏花村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活动,集聚人气商气。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事项办理时限大幅压缩。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