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毕节市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督导整改和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市委高度重视集中整治工作,将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纳入市委重点工作部署。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印发了《毕节市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整治重点、工作步骤和保障措施,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格局。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成立工作专班,建立健全工作调度、信息报送、督促检查等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推动工作有序开展。
(二)聚焦重点领域,深入开展专项整治
1.“校园餐”领域:联合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校园餐”专项监督检查x次,检查学校食堂x家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x个。严肃查处了一批克扣学生餐费、食材采购吃回扣等违纪违法问题,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人,组织处理x人,有效保障了学生“舌尖上的安全”。
2.殡葬领域:针对殡葬服务价格过高、违规建设销售“高价墓”等问题,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全市殡葬服务机构进行全面排查,查处违规经营行为x起,责令整改x家,降低殡葬服务收费标准x项,减轻群众负担x万元。同时,加强对殡葬领域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人,有效遏制了殡葬领域不正之风。
3.医保领域:开展医保基金专项治理行动,通过大数据筛查、实地核查等方式,对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进行全覆盖检查。共查处违规使用医保基金案件x件,追回医保基金x万元,行政处罚x万元,暂停医保服务协议x家,移送司法机关x件。严肃查处了一批内外勾结、欺诈骗保等违纪违法案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x人,组织处理x人,有效维护了医保基金安全。
(三)创新监督方式,增强监督工作实效
1.建立四级联动监督机制:构建“市督导、县统筹、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民生监督工作机制,针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合监督力量,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市县乡村四级共开展监督检查x次,发现问题x个,立案查处x件,党纪政务处分x人。
2.畅通群众监督渠道:在全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监督进万家”为主题的纪委书记便民服务行动,在每户群众家门口定制张贴“纪委书记便民服务卡”,将县乡纪委的监督举报电话向群众公开,让群众诉求零距离反映到纪委监委。今年以来,共受理群众来电反映x件,均已按有关程序分办处理,对纪检监察业务内的信访件开展核实和转办。
3.运用大数据监督:建立民生监督大数据平台,整合民政、社保、医保、教育等部门数据资源,通过数据比对分析,精准发现问题线索。今年以来,通过大数据监督发现问题线索x条,立案查处x件,党纪政务处分x人,有效提升了监督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四)严肃执纪问责,保持惩治高压态势
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今年以来,全市共立案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x件,党纪政务处分x人,移送司法机关x人。同时,加大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力度,共通报曝光典型案例x批x起,持续强化警示震慑效应。
二、存在问题
(一)部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部门对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敷衍应付现象,工作推进缓慢,措施不力。有的部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对本系统本领域存在的问题排查不深入、整改不彻底。
(二)监督合力尚未完全形成
虽然建立了四级联动监督机制和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监督主体之间还存在沟通协调不畅、信息共享不及时等问题,监督合力尚未充分发挥。部分职能部门对自身监管职责认识不清,存在监督缺位、越位现象。
(三)问题整改质量有待提高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问题整改过程中,存在就事论事、整改不彻底的情况,整改措施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部分问题整改后出现反弹回潮现象,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健全。
(四)群众参与度不够高
部分群众对集中整治工作知晓率不高,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一些群众存在怕打击报复的心理,不敢举报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集中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持续抓紧抓实抓好。进一步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委监督责任,推动各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聚焦重点领域,持续深化整治
1.持续抓好“校园餐”、殡葬、医保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不断巩固整治成果。
2.围绕“6+3”重点整治项目和16件具体实事,深入开展解剖式调研,找准问题症结,采取有力措施,对症下药进行整改,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结合毕节实际,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开展新的专项整治行动,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三)加强协作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1.进一步完善四级联动监督机制和部门协作配合机制,加强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网络。
2.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加强对驻在部门的日常监督,督促其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3.加强与审计、财政、司法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健全线索移送、联合办案等工作机制,形成监督执纪问责的强大合力。
(四)强化问题整改,确保取得实效
1.对前期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坚持举一反三,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准制度漏洞和监管薄弱环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
3.加强对整改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验收,通过实地查看、走访群众等方式,了解整改效果,确保问题整改经得起检验。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参与度
1.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广泛宣传集中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工作成效,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
2.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通报典型案例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
3.进一步完善群众举报奖励机制,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消除群众顾虑,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监督举报,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